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株洲市政府  发布时间:2012-02-13 16:01:07  作者:言炯  【字体大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市6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按照“保增速、保提质、保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两型”建设,深入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面建设“四个株洲”,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GDP达到1550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达到175.3亿元,增长33.9%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5亿元,增长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0元,分别增长14.5%、18%万元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实现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6.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19%,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五年获全省一等奖。“5115”企业总产值达780亿元,增长25%,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过50亿元的企业4家。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00亿元,增长20.3%中小企业服务超市、创业成长俱乐部、产业联盟等服务载体得到发展。攸县煤电一体化、中航高精传动、中国五矿精密工具产业园启动建设,株洲县风力发电项目正式落户,时代电气IGBT产业化、株洲通用机场、南车时代新能源客车基地、时代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北汽集团株洲基地一期、南车株机不锈钢城轨车辆项目建成投产。继续打好园区攻坚战役,启动园区建设项目169个,完成投资270亿元,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600亿元,增长2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60亿元,增长22%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等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稳步实施。完成农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量突破190万吨,连续8年实现丰产丰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2.1%。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6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82亿元,增长19%。醴陵市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亿元,增长18.2%。红星美凯龙、沃尔玛等项目相继启动。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数1625万人次,增长33.2%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增长33.6%神农谷、酒仙湖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建成开馆国际品牌酒店希尔顿、万豪相继开工建设。芦淞服饰城综合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获评“中国(中南)服装第一街”。商品房销售面积640万平方米,增长24.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1300亿元,新增163.4亿元,增长12%贷款余额670亿元,新增106亿元,增长18.5%。唐人神和旗滨两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上市公司达到9家。铜塘湾新港区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分别达到20件和155件,获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5%。招商引资态势强劲。共引进项目660个,到位资金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100%。上海宝钢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进驻株洲,在株央企达到17家,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比重大幅提高,机电产品出口完成5.06亿美元,增长79.3%,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增长24%。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在建高速公路257公里,改建干线公路275.6公里,开工建设干线公路40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180公里。浏醴、分炎、炎睦、醴茶、炎汝、茶界等高速公路建设扎实推进,株洲西互通改造工程、S315龙下至攸县段、芷渌公路竣工通车,攸县广志村至山门洪段、S322炎陵牛岗排至资兴深坳段、S211株洲段、G106炎陵至槽里段基本完工。衡茶吉铁路、沪昆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建设加速推进。湘江航道疏浚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洮水水库成功下闸蓄水。湘江六桥、东环北路、荷塘大道、航空大道开工建设。城市品质品位继续提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已通过省预验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资格。神农城一、二期,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建成开放。响石广场、向阳广场、株醴路、体育路、钻石路等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城区主次干道无障碍设施改造全面完成。建成自行车专用车道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已投放自行车1万辆,被列为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试点城市。新增绿地面积32.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0%。美化建筑33栋,改造小街小巷60条。亮化道路路灯13条,新建小街小巷路灯60条,城区无灯路段全部消除。数字株洲建成视频融合平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三大平台全面整合。株洲、醴陵、攸县分别获评湖南“最干净”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在全国推广,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建成乡村通畅工程1000公里、农村乡镇客运站8个。投资6.43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2.25万余处,治理病险水库16座。新建沼气池7548口,解决了农村12.7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云田、松西子、仙庾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步伐加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5%,炎陵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


  发展活力明显提高。“两型”改革继续深化。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6+2”投融资公司着力提升经营水平,城发集团、高科集团分别成功发行15亿元、10亿元企业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形成了高塘等一批典型模式,完成了53个村改社区工作,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程度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地票交易实现常态化,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节能减排“三百工程”。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云龙示范区华强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开园,职教大学城已有7所院校入园,2所院校建成开学,云龙大道基本建成,华强路、云峰大道(复线)、迎宾大道建成通车,“生态城、科教城、旅游城”初具规模。天易示范区高科汽配园项目一期基本完工,栗雨中央商务区、新马片区开发稳步推进,“两型”产业集聚区逐渐形成。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战略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6个废水废渣处理项目相继实施。“两型”环境加速构建。“一江四港”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三角叉水系改造、建宁港截污干管建设全面完成,董家塅和龙泉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清水塘重金属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霞湾港整治工程、白石港污水处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南郊垃圾处理场提质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顺利。10个限期治理大气污染项目全部完成,39家污染企业关闭或搬迁。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Ⅲ类标准,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民生事业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5.7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万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6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98.1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5.26万人,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67%。城区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800元提高到1020元,城区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线标准由300元/月提高到330元/月,月人均补差达220元,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筹并轨,促进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启动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困难家庭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面竣工。改造农贸市场12个,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10300亩。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13.2亿元,新增廉租房6667套、公租房5585套,改造棚户区8050户,改造农村危房4831户,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935户。住房公积金支持居民购买住房面积102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列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建成全国首座电动公交城,争取部省级科技项目90项,其中新增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5项,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第八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丁荣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13所,新增学位4544个,建成合格学校46所,资助贫困学生5.02万人,全面完成城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建宁国际实验学校开工建设被国家确定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市60周年系列活动精彩纷呈,首届湖南合唱节唱响株洲,高水平承办了湖南国际旅游节、辛卯年省长公祭炎帝陵和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活动,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6个,农家书屋854个。成功举办市第四届大众体育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市区公共卫生和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其他工作很有成效。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行动,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被授予“全国人防体系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再次获评“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模范市”,成为“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信访形势平稳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审计、广播电视、气象、水文、市志、档案、扶贫、助残、移民、老干、对口支援、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有新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89件,政协委员提案274件,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均为100%。深入推进项目审批代理制、限时办结制、项目代建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效率继续提高。高度重视民主监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12345市长热线处理市民意见、投诉等事项55239件,办结率98.8%。加大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廉政建设力度,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一年,是克难奋进、富有成效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紧扣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紧扣转变方式第一主题,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两型”建设明显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紧扣改善民生第一责任,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观念的大变革,推动科学发展的大跨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事业的大投入,带来群众生活的大变样,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以服务质量的大提升,促进各项事业的大进步。


  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汇聚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力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株部队官兵和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株洲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的任务依然繁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制约依然突出,推动“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艰巨,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矛盾还比较多,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政府自身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坚定信心:强力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的攻坚之年。当前,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已经确立,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四化两型”战略纵深推进,“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已成共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发展的环境更加宽松,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劲。我们将努力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奋勇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不负本届政府的历史使命。


  201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三个加快”,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改善民生,办实事,抓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3%;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5%;万元GDP能耗下降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不低于省下达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同时,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和十大民生实事。


  十大产业项目:1.突出IGBT和中低速磁悬浮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2.突出高精传动、通用机场、轻型飞机和通用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3.突出精密工具产业园,加快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4.突出发动机、轿车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加快北汽二工厂建设进度。5.突出芦淞市场群的提质改造,加快服饰产业园建设。6.突出陶瓷艺术城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醴陵陶瓷产业园。7.推进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电厂厂房一期工程。8.推进方特梦幻王国和动漫影视基地建设,基本建成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9.推进旗滨集团整体搬迁改造升级,提升现代建材产业水平。10.加快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建设,打造中部地区现代物流行业旗舰。


  十大基础工程:1.基本建成神农大剧院和神农艺术中心,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2.启动湘江风光带河东景观工程建设,打造“东方莱茵河”。3.推进“一江四港”综合整治,加快形成城市水生态系统。4.加快湘江六桥建设,完善主城区交通体系。5.加快航空大道、荷塘大道、神农大道、田心大道建设,建成云龙大道,完善中环大道,努力构建“一体三极”格局。6.加快醴茶、浏醴、炎睦、炎汝、茶界、分炎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市域2小时高速通勤圈。7.加快职教大学城图书馆和科技馆建设,打造株洲智慧谷。8.启动城市防洪排渍新建、改造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排渍能力。9.推进铜塘湾港区和湘江航道疏浚一、二期工程建设,提升湘江港口吞吐能力。10.抓好霞湾港污染治理、大湖治理、清水湖综合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


  十大民生实事:1.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2.缓解就医难题。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到7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补偿率稳定在70%以上。3.改善就学条件。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所,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3所,资助家庭贫困学生2.2万人,完成城区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项目7个。4.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房400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700户,改造国有林场和农垦林场危旧房1071户,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人数1.5万人。5.完善社保体系。稳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5%,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万人,稳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6.保护生态环境。加大“一江四港”治理力度,确保湘江株洲段保持国家Ⅲ类以上水质,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加大餐饮、建筑垃圾处理力度,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力争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7.创建平安株洲。实现临街门店、学校、居民小区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技防设施安装联网率达到100%。8.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建立市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指导全市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9.加强社会救助。将城区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线标准提高到370元/月,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4所,为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案件1500件。10.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搭建“数字食安”监管云平台,建设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确保各类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建设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7000亩,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米粉企业持证率达到100%,基本药物目录考核品种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新解决12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


  真抓实干: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我们将围绕政府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改善民生,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实施“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服饰、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四城三基地”。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抓紧实施粮食增产高效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计划,力争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实现总产值200亿元,组建神农粮油集团,打造现代农业旗舰,启动中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中南粮油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中华茶祖文化园。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编制完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一廊一带”,全面启动云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和酒仙湖、东阳湖的建设,加快神农福地、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的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品牌酒店,扎实推进炎帝陵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芦淞服饰仓储配送中心、茶陵湘赣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支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迅速发展。


  壮大产业规模。继续实施“5115”工程,支持南车株机、南车株洲研究所、南车电机、株硬、唐人神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时代电气IGBT产业化、南车株机扩能二期、通用机场、中航高精传动、山河智能、北汽集团株洲二工厂、南车时代新能源客车基地、中国少儿时尚创意总部基地、攸县煤电一体化、株洲县风力发电、醴陵陶瓷艺术城等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深入打好园区攻坚战役,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各具产业特色的园区效应,不断壮大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五大产业集群。实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5115”工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孵化平台建设,组建互联互保产业联盟,规划建设市中小企业园,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5亿元、过10亿元的中小企业。


  提升产业素质。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名牌创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抓好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攻关,提升风电、电动汽车等能源设备制造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3%,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引导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一批中小企业上市。组织“市长质量奖”评选,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培育龙华畜牧等一批种养殖业示范基地,支持炎陵白鹅、攸县麻鸭和好棒美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围绕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多元化招商、市场主体招商、重点项目招商,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二)突出示范引领,推进“两型”建设


  加快示范区建设。云龙示范区坚持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抓紧建成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和方特梦幻王国,全面启动云峰湖体育公园、龙母河水系水利及景观工程、科技数码城、总部经济园、水利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天易示范区加快推进栗雨中央商务区、物流园、汽配园等项目建设,争取中建五局光伏幕墙项目、湘煤立达煤机装备制造建成投产,打造“两型”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清水塘工业区战略性改造,启动重化工企业“绿色搬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抓好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快发展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和先进环保制造业,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区。


  深化“两型”改革。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6+2”投融资公司的市场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加大项目策划力度,提升经营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创建“两型”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城区建设体制改革,发挥区级政府属地管理优势,增强区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加快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节能减排实施机制,建立能源差别价格和能耗公示制度,着力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


  构建“两型”环境。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围绕“水清、堤固、路畅、景美”的目标,强力推进“一江四港”整治,重点抓好湘江综合整治,加大清障清淤、截污治污、河道采砂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沿江生态林、景观林,全面实现沿江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启动河东湘江风光带和沿港风光带建设,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致力打造“东方莱茵河”。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节能减排“三百工程”,加快“两型”企业创建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产业化。稳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全面改善农村环境。


  (三)突出城镇带动,构建绿色家园


  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坚持规划引领,立足“两型”理念、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科学编制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统一”。主城区按照“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内提外拓、统筹发展”,大力推进云龙新城、武广新城、栗雨新城、新马新城、轨道交通新城、枫溪新城、航空服饰东部新城、金山新城、湘江新城、清水湖生态工业新城等十大新城建设,努力构建“一体三极、三环七射”的城市发展格局。突出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高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首位度,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神农大道、荷塘大道、航空大道、田心大道等主干道路,建成云龙大道、湘芸中路、泰山西路,启动北环路、沿江路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扎实推进衡茶吉铁路、沪昆高铁株洲段及醴陵站场和长株潭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浏醴、炎睦、分炎高速,加快建设醴茶、炎汝、茶界高速。全面推进G106茶陵县城至炎陵县分路口、炎陵旅游环线、S315攸县县城至分水坳、S320茶陵至界首、S313渌口至谭家山、云龙楠山铺至醴陵塘坊、炎陵沔渡至船形、茶陵和吕至攸县高和等8条干线公路建设。突出抓好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铜塘湾港区、湘江航道疏浚工程等水运设施。完成市区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城区8处排渍站新建和改造工程,大力提升市区防洪排渍能力。启动“城区直饮水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和第二水源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8座,启动村村通公交试点工程,完成67座病险水库治理,抓好水利灌溉设施扩容改造建设,加快茶陵县、炎陵县扶贫连片开发,着力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局面,提升云田、松西子、荷塘月色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水平,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提升城镇品质品位。继续推进“四创四化”,大力实施立体绿化、楼顶美化、小街小巷路灯亮化和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改造排水干渠等市政设施,抓好户外广告提质减量,完善全天候、全覆盖的城区保洁网络。提升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输出管理模式和产品,打造株洲品牌。牢固树立“大城管”理念,健全运营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镇管理体系。深入整治城乡结合部、铁路进城沿线、农贸市场、小街小巷等薄弱部位环境卫生。积极开展卫生县城、卫生村镇、文明卫生单位等创建活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健康城市。


  (四)突出科教先导,建设智慧城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人才资源,打造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城和株洲职教大学城三个科教先导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大力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风电装备、陶瓷等产业延伸技术链,完善产业链。加速推进创新成果产权化,产权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品牌和产品。


  提升现代教育水平。深入实施“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按照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高等教育,统筹发展学前、成人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要求,抓紧实施《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行动计划》和《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力争普惠制幼儿园达到30%。加快建宁国际实验学校建设步伐,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基本建成湖南铁路科技职业学院等5所院校,致力打造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全力支持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


  提升信息应用能力。加快“智慧株洲”IDC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打造集“技术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逐步把政务服务、应急指挥、地下管网、智能交通、市民卡等信息化系统统一到中心平台上进行管理和展示。加快“两化融合”进程,开展万家数字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推进“三网融合”,深化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能融合的网络设施。启动联网直报指挥中心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推进全市协同及移动办公、医疗卫生、“数字食安”监管及公共资源交易等四大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集约建设,建立新型政府管理服务模式。


  (五)突出民生优先,提高幸福指数


  继续完善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深入开展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建立城乡统筹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收入倍增工程,健全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市区“荷花家园”二期廉租房和荷塘区水竹湖等9个公租房项目建设,加速县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持续推进非公组织公积金制度建设,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动漫游戏、会展等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农村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建成神农大剧院、神农艺术中心,启动文化园提质改造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夕阳红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建设,新建一批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继续推进农家书屋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力度,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维护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权益。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市志、档案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抓好市长热线等平台建设,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国防教育、人民武装和国家安全工作。狠抓重点区域消防隐患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努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加强价格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株洲建设,加大公安“一化三基”正规化建设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持激情工作,规范管理,勤政廉政,依法行政,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社会管理。完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行流动人口“一证通”制度,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困难。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政居分设、选聘结合”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健全调解组织,完善专业调处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启动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做好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制定科学有效的水、电、气等资源供应方案,保障生产生活能源需求。强化用地管理,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加大土地征迁工作力度,确保土地有效供给。加强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强化银行信贷资金支撑作用,拉动企业和民间投资,推动股权类投资机构加大投资力度,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市级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工作,完善项目审批快速办理机制,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推动城市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畅通诉求渠道,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管理方式,推动行政管理流程再造,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精简效能的执行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科学设置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湖南建设纲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勤俭办事,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努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四个株洲”,其势已成“三个加快”,其时已至。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心无旁骛办实事,身体力行抓落实,为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而努力奋斗 !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