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株洲市“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20 09:41:27  【字体大小:

中共株洲市委网信办

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株洲市“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株洲高新区、经开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

《株洲市“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株洲市委网信办        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10 19

 

株洲市“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1-2025 年)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南省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十四五网络安全规划》等文件,编制了《株洲市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阐明株洲市十四五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形势、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株洲深入贯彻国家和湖南省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扶持信创产业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及持续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等,促使株洲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在改善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1.信息基础设施有效夯实

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全市城镇光纤覆盖达到100%,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8%以上;实现所有城镇用户宽带接入能力100Mbps以上,总体实现用户接入能力和用户接入速率双翻番。三网融合速度加快推进。株洲电信网已全面升级到软交换网络,IP承载网络已覆盖100%城区和绝大多数行政村,市区22万台数字机顶盒全面更换升级。4G/5G全面扩容升级。基本实现了市区和县城4G连续覆盖以及重点乡镇的覆盖。株洲作为中国移动全国525G试点城市之一,已建设完成5G基站2286个,基本实现市内城区重点区域及四县(市)主城区的全覆盖,以及全市园区企业的覆盖。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政府大数据建设方面已建成全省规模较大、互通互联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集中运维29个部门系统的市政府IDC数据中心;湖南(云龙)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已入驻项目5个,其中中国移动(湖南株洲)大数据中心是中国移动华南政务五大中心节点之一和中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计算能力达到200万核,存储能力达到300PB;湖南数据湖产业园具备1500PB光磁一体化存储能力,建设了全球第五条蓝光生产线。

2.数字化转型升级高效推进

数字融合应用逐步加强。株洲作为省内重点工业城市,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平台入驻商户数量已达到1930家,汇聚株洲服装、陶瓷等特色产业,成功塑造了株洲世界裤城和株洲醴陵世界瓷城的形象。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株洲市创建湖南省工业互联网试点平台7个,培育工业APP368个、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54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2020年,株洲拥有9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5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企业上云2.4万多家、上平台515家。国创轨道、智工科技、中车株所、株洲齿轮、华联瓷业、银和瓷业入围湖南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试点。

3.信创产业优势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初步形成了以IGBT大功率器件、自主可控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5G等为主体的信创产业体系。截止到2020年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聚集企业超过2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龙头企业5家。2020年实现产值37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1%,其中产值过100 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5亿元企业10家。同时,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3个,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16个。三大动力装备电子配套产业初具规模。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配套电子产业列入国家和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电子核心基础产业的主导方向已基本形成。在新型电子元件、高端功率器件、先进传感器、关键电子材料四大领域聚集了行业领军企业,其中中车时代电气 2019 年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位列第26位。

4.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1+4+N” 总体建设规划扎实推进。初步建成1个数智中心(城市大脑),实施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4个先导应用,开展N项基于数智中心(城市大脑)上的智慧应用。五个一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性突破。稳步推进集敏捷感知、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警为一体的株洲城市数智中心建设,提升一体统领的城市承载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向全市县乡村延伸,智慧株洲·诸事达”APP(移动端)的充分完善,彻底实现全市各级高频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进一步夯实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力;逐步形成全域一张网、治理一平台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一网统管的城市保障力;发展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教育,建设智慧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公共文旅体育服务体系,强化株洲一端通达的应用;积极实施数据赋能战略,逐步加快推进5G融合应用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打造一数赋能的产业驱动力。

5.数字乡村建设省内领先

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县配送中心、城乡驿站、村物流网点的建设持续推进,乡乡有网站、村村有网点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20年底基本完成90个以上仓储点的建设任务;农村水电监控网络规划与建设稳步推进,全市265座水电站已逐步接入湖南省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平台。数字乡村大数据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数字乡村基础农情和环境资源地图建设已初具规模,数字乡村指挥调度与运营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已基本落实,逐步实现涉农领域各部门数据的统一目录管理、统一认证和统一交换。智慧农业工程建设加快布局。稳步推动悠移庄园、万樟园林、茶祖印象等33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茶陵红茶、攸县大豆等2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以及炎陵黄桃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等建设任务的完成,打造了一批引领株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产业。

6.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智慧株洲建设总体规划(2015—2017)》《株洲市互联网+”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的实施意见》《株洲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20余份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坚持政策引领,以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株洲市综合科技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技术合同交易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排名全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00家。累计申请专利42650件,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1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6项。新增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诞生了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等一批全国第一、全球第一的科技创新成果。

(二)发展短板

复杂国际环境形势、上游核心技术短板等对株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株洲信息化发展仍存在制约瓶颈和发展短板。一是核心信息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在高、精、尖的关键控制技术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工业软件、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的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能力不足。各部门各自为政、形成数据孤岛造成数据共享不通畅。当前株洲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尚没有根据数据资源类型,确定统一的数据资源业务标准、技术标准、代码标准等标准规范,统计计量的准确性无法保障;数据资源质量考核管理体系缺位,无法对全市数据资源进行质量控制,不利于数据质量的改进;尚未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分级标准及数据使用授权体系,缺乏清晰的授权访问清单;缺少数据资源目录等,一定程度也影响全市多源异构数据的共享。三是数字经济建设成效尚待提升。株洲市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大企业、大项目的产业配套带动能力较弱,不利于产业上下游资源的聚集和辐射带动,难以有效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无法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特色,不利于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工作尚未全面开展,数字化带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突破能力不足,产业整体数字化应用能力有待提升。传统产业领域企业普遍缺乏清晰的数字化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企业内部难以达成共识。四是城乡数字鸿沟持续存在,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待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需进一步完善,城乡数字鸿沟尚待缩小。五是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系有待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人才体系。

(三)面临形势

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形成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

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自主可控产业发展提供新契机。疫情、地震或贸易摩擦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产品、零部件、技术等供应受限严重威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株洲在IGBT大功率器件、自主可控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基础,在新的发展契机下株洲自主可控和信创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国家数字化战略提供新动能。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好、活力强、回旋空间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国家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和新基建战略等国家数字化战略助力中国信息化高速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为 “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赋予信息化发展新使命。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目标与株洲自身发展条件和禀赋高度契合,省委强调要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做到内容管理、保障网络安全、统筹信息化发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赋能增效。株洲应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通过数字赋能与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现代化新株洲,在湖南打造三个高地中彰显株洲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综合研判,十四五期间是信息革命正从技术产业革命向经济社会变革加速演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株洲信息化发展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聚集,扎实推进株洲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建设,全面推动株洲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为主线,着力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强化核心竞争优势,着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规模,着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着力创新数字惠民便民服务模式,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力保障网络空间发展安全,努力打造创新活跃、数据共享、产业高端、服务优质、治理高效、运行安全的数字新株洲,让信息化为实现株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1.示范引领,创新发展

加强试点示范,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统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信息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城市治理、产业升级、数字产业化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信息技术与模式创新的引导和支持政策体系,创新开展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发挥信创产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2.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通过信息化手段带动传统制造业做优,助力支柱产业做强,实现产业联动,提升信息化新兴产业发展效果。把握5G、工业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给供应链体系变革带来的机遇,依托新基建,用信息化新技术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打造一批空间上相对聚集、上下游密切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战略信息化新兴产业链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供应链体系的内

在循环,推动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3.涵养生态,健康发展

主动适应5G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引导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支持中小信息企业融入产业链、生态链建设,主动承接龙头企业的质量管理输出,提升配套协作能力,形成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新生态;积极推动株洲信息化与网络环境的良性交互,互为支撑、协调共进,实现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4.开放共享,安全发展

继续扩大信息化产业和市场开放,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共享;基于数字共享,增强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发展和安全双轮驱动,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推动株洲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安全相互协同、深度融合,实现整体的安全发展。

5.补齐短板,普惠发展

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打破部门界限,构建统一完整的株洲数据资源管理、标准、以及数据使用授权体系,提升多源异构数据的共享数据资源开放能力;全面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工作,提高数字化带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突破能力,实现普惠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打造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的典型样板,推进株洲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重点建设株洲5G基础设施示范区,聚焦株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应用场景,建成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株洲市成为全省5G信息基础设施示范区;建设株洲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基本实现株洲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株洲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数智支撑,大幅提高株洲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体目标如下:

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全覆盖。充分利用全国5G试点城市建设的契机,推广5G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落地,推进IPv6和未来网络部署,开展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工程建设,实现融合发展与深度应用。以株洲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方面的优势为突破口,实现5G信息基础设施对智能制造的全面支撑。到2025年,完成10000个左右基站建设,将株洲市建设成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信息产业规模和质量在省内居领先水平。通过大数据存储及典型应用的拓展,打造与现代化产业体系配套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门类齐全的大数据产业链;依托新基建,实现以IGBT为核心的集成电路、自主可控计算机、自主可控软件、新型显示、虚拟/增强现实、智能传感器等特色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新千亿体量产业增长极,建成一批空间上相对聚集、上下游密切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形成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信息产业生态圈。争取到2025年底,全市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0

亿元,加速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实现中部地区引领。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零售与城市管理的信息消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和改进株洲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信息消费需求拓展工程建设;完成数字经济示范区创建工程和智慧社区的改造,建成综合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提供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且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争取到2025年底,信息消费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800亿元以上。

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基本实现。形成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株洲工业体系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实现信息系统的进口替代、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网联车、无人机、数字展览馆等数字经济业态的快速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跨界业务融合的互联网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完成数字创意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构建制造+内容+传输+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到2025年底,争取推动企业上云30000家以上,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

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智慧株洲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优化升级与数据查询互认通道的全面打通,建立安全有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体系,形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造一流的应急联动管控体系,建设全域覆盖平安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与实时化目标。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与业态模式创新应用的良性机制,形成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提高市民的满意度,真正将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让株洲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与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基本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体系。完善公安物联网智能感知与应用服务平台、视频联网/共享/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云计算中心和公安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完成公安无线通信专网和警用数字集群(PDT)系统的升级改造,构建跨平台、跨网络、跨区域的移动警务服务体系。建立完备的数据资源安全监管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增强态势感知和应急协同处置能力,使网络空间治理更有成效。到2025年,实现全市管网治网体系的健全完善,网络安全总体态势持续向好,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有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表1  “十四五”信息化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

2025

指标类型

信息技术与产业


1.信息产业规模(亿元)

400

1000

预期性指标

2.IT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

16.5

20

预期性指标

信息基础设施


3.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72

85

预期性指标

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85

95

预期性指标

5.欠发达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

90

94.5

预期性指标

信息经济


6.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亿元)

1100

2000

预期性指标

7.网络零售额(亿元)

204

400

预期性指标

信息服务


8.企业上云(家)

24000

30000

预期性指标

9.网民数量(万)

270

310

预期性指标

10.社会保障卡普及率(%

65

75

预期性指标

11.电子健康档案城乡居民覆盖率(%

90

96

预期性指标

12.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

80

88

预期性指标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单位为百分点。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全面完善信息化设施,提高基础支撑能力

1.推进国家5G试点城市建设

加强统筹协调,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推进、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原则,将5G专项规划纳入本轮国土空间规划,集约利用现有各类杆塔资源,以社区网点覆盖为基础,以宏基站覆盖和微基站+智慧杆塔相结合的方式快速部署5G网络,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成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性地区。在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民生服务、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5G多元化应用场景及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服务支撑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

2.推进IPv6和未来网络部署

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升级,完成政府网站、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国企网站IPv6升级改造。支持地址需求量大的特色IPv6应用创新与示范,在宽带中国、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行动中加大IPv6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完善IPv6骨干网络互联体系,升级改造我市互联网骨干网互联节点,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

3.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以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为主的物联网络系统部署,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标识解析省级节点公共服务平台和株洲市物联网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NB-IoT(窄带物联网)、4GLTE-Cat1)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智能传感器、无线射频(RFID)、微机电系统(MEMS)、高清视频等物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广泛深入应用,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基础设施感知网络,丰富在物流、交通、医疗、制造、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4.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高速公路及重点区域等部署5GC-V2X网络,提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大宽带的5G-V2X车路协同网络,满足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大力建设智能轨道交通系统,推进全市主干道智轨列车路面网线、站点以及市区智能交通感知、虚拟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轨列车线路在城市主要区域的覆盖率,推动国家级智联网轨道交通示范点建设。加快充电桩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充换电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互动,提高充换电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二)强化核心竞争优势,构筑数字创新高地

1.加快突破产业核心信息技术

加快攻关北斗导航、自主可控计算机整机、大功率器件、高端功率器件、信息安全等现有优势产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持续巩固优势地位。加快推进工业软件、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研发力度,提高重要产业和关键工序国产化软硬件使用率。推动现有产业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提升核心关键信息技术协同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智能终端、智能芯片、智能感知与控制、高精度定位、新型显示技术、高性能计算服务器、高性能储存服务器、数据库一体机等新技术。

专栏1 关键信息技术攻关清单

IGBT大功率器件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硅基IGBT技术瓶颈,重点发展8英寸汽车级IGBT变频控制技术,推进SiCGaN等宽禁带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发展芯片制造设备、检验监测设备等关键设备和技术,发展低压IGBT芯片、新能源车用IGBT、精细沟槽栅IGBT和宽禁带SiC 半导体芯片和器件,重点发展8英寸汽车级IGBT电控系统基础器件,发展芯片单晶硅材料、基板材料等基础材料。

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动新一代语音识别框架、口语化语音识别、个性化语音识别、智能对话、音视频融合、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人工智能交通中心、基础全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交通大数据平台及交通仿真与预测平台的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框架体系;设立株洲中国动力谷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结合中国动力谷产业研究,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城市加以推广;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株洲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核心器件技术。突破控制与驱动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数字化协同设计等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智能装备专用控制器、传感器等信息器件技术。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重点突破工业控制、智能传感、系统芯片等智能制造基础部件和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相关核心技术。

高性能计算。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对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加强以超级计算、边缘计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高性能计算在产业链上应用落地,为株洲智能芯片、智能感知与控制决策、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突破提供算力支撑。

区块链底层技术。强化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与芯片、国密算法、操作系统等的融合创新,对接株洲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平台和数据中心,提升对可用不可见数据的利用率与使用安全性,加强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工业产品溯源、智能制造、产品检验检测、工业区块链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2.加速建设信息技术创新平台

以天易科技城、田心高科园、云龙大数据产业园等信创和数智产业聚集园区为依托,结合全市现有产业基础组建一批信息技术创新联盟,合力共建信息技术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栏2 建设多维信息技术创新平台

信息技术创新联盟。继续支持IGBT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等6个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引进百度、阿里、腾讯等全国龙头企业,结合株洲智轨列车、无人驾驶等优势领域,组建一批包含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信息技术创新联盟。

高校及科研院所信创中心。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采取联合共建等方式,吸引北航、北理工、武大、上交大、中国信通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株洲设立信创适配测试中心,立足于北斗导航、天地空一体化信息网络、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中小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规划布局,获得重大突破。

行业数据共享平台。支持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云服务平台,为工业、医疗、金融、交通等行业应用提供高质量和标准化训练测试数据资源。

专业服务平台。围绕信创应用场景的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服务、安全检测、行业交流等需求,支持专业服务平台化、集中式发展,促进信创产业生态链高质量发展。

3.着力拓展大数据中心及应用

推动湖南(云龙)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湖南数据中心建设成为省级数据中心和全市一体化的大数据存储云平台,推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株洲分中心的建设,加快湖南数字经济创新(孵化)园区、湖南大数据产业集聚园区、长株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力度。构筑株洲大数据产业链框架,深化大数据在株洲工业、政务、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多领域的应用,培育包括大数据存储、研发、安全、终端制造、金融服务等多种大数据相关产业,形成服务门类齐全的大数据产业。着力加强数据中心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撑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据中心紧密结合,加快推进现有、在建和规划建设工业互联网数据入湖工作。重点增强大数据对株洲惠民、兴业、优政三大领域的支撑作用,积极探索拓展大数据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场景,加强大数据服务对城市应急处突的支撑作用,将大数据产业园区打造成中南地区灾备中心。

 

专栏3 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大数据共享交易平台。大力吸引国内主要大数据交易中心在株洲设立分中心,积极承接湖南省大数据交易平台,打造区域级大数据交易平台。

智慧金融云平台。吸引互联网金融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数据向湖南(云龙)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集聚,共建融资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对接基于金融大数据的信息消费和信用惠民服务业企业。构建金融行业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实时分析监控金融机构运营风险。推进互联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逐步建成辐射中南地区的新型产权交易中心。

智慧城市大数据。以中国华录湖南数据湖产业园、湖南(云龙)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湖南株洲)等重点项目为基础,以智慧株洲数智中心一期重点项目为核心,加快数据中心对政务、医疗、养老、环保、信用、交通、教育、公安、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的存储和应用,实现株洲智慧城市快速推进。

(三)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1.重点赋能战略产业数字转型

着力推进株洲“3+5+2”战略性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聚焦产业链建设需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株洲工业体系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工业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创建示范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各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协同创新的超级智慧系统,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制造业企业探索、开发、引进数字化生产工具和工业机器人,推动企业生产关键工序数字化升级。

专栏4 制造业数字转型工程

智能工厂推动株洲“3+5+2”工业体系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工厂,鼓励企业开发、引进工业机器人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推动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字化升级改造。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0个,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达1万台。

数字化赋能工程。创建10余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制造业大数据平台5个,省级网络协同制造示范企业达到30家,省级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达到50家。引进和培育3个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智能制造的咨询体验、软件产品应用、机器换人和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三大动力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株洲三大动力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涵盖轨道交通模块、航空工业协同模块和智能网联汽车模块。轨道交通模块:以株洲轨道交通企业上云为试点示范,协同推动株洲企业上云战略,该平台将包括工业服务、智能制造、工业联盟、工业物联、智慧园区、云创空间等板块,2022年底前成功申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航空工业协同模块:包括航空发动机及其配套零部件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航空工业行业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能网联汽车模块:包括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个性化服务定制平台和全市统一的充电桩使用管理智能化系统。

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株洲已有的服饰和陶瓷产业优势,加快服饰、陶瓷领域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着手在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服饰产业模块:创建多个国际化电子商务运营机构和全国性电子商务营销推广机构。陶瓷产业模块: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陶瓷协同设计平台。新材料产业模块:建设智能化、综合性的新材料综合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新能源产业模块:建设行业发展监测管理平台。

2.全力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着力发展数字物流服务产业,加快建设与完善株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培育数字休闲文旅产业,推动株洲市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在线游、在线行、在线购等,全面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增强电子商务对株洲特色农产品帮扶力度,围绕各县优质农产品建设淘宝村,打造株洲农产品电商品牌。围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电子商务赋能服饰、包装印刷和陶瓷三大优势产业。鼓励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依托中国城、小巨蛋和白关服饰新媒体运营中心,打造中国(株洲)直播经济示范高地。

专栏5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株洲智慧物流云平台。通过城市共配场景下的智能排单、智能调度和智能配载,结合地图应用、货物和离在线运力物流大数据,接入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平台,提供支持物流链条数据化、智能化的物流大脑。

智能化仓储。通过物联网、室内地图、无线传感识别等技术,改造升级现有物流园区与物流仓库,推动实现仓内货物位置与车辆位置关联,快速定位货、车位置,规划分拣路径、自动识别货物进出仓。

物流信息平台与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与完善株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加快省市平台对接,立足于株洲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优势,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一核心五组团、多中心广支点的株洲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建设立足京港澳公路、沪昆铁路、京广铁路等运输大动脉的智能化物流节点,打造全国区域性商务物流枢纽。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工程。推进文体创意与旅游融合、延伸文旅产业生态链、发展文旅融合夜间经济,以中心广场、华人街为重点,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开发特色文创旅创产品,开发株洲非遗美食产品,开发文旅特色IP产品和数字IP形象,打造一批符合株洲特色的文创产品。

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推动炎陵、醴陵、茶陵等区县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以电商淘宝村的发展模式,鼓励优质农产品行政村聘请专业的电商运营管理团队。

服饰电子商务。重点发展服饰电商,通过电子商务促进芦淞服饰城的贸易转型;聚焦消费者个性需求和服务体验,打造线下零售新模式,在品牌实体店将5GAIVR/AR等数字技术与网红直播营销进行有机结合。

陶瓷电子商务。大力发展陶瓷电商,推动文艺陶瓷个性化设计、日用陶瓷个性化定制等服务新模式,建设陶瓷电商产业园园区和电子商务服务站,打造线上瓷都。

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电商新模式,鼓励生活服务性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社交营销等开启云街等新模式,繁荣居家宅消费。加快推广生鲜电子商务+冷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电商服务新模式。

3.大力发展特色电子信息产业

立足于全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集成电路、自主可控计算机、自主可控软件、网络安全、新型显示、虚拟/增强现实、智能传感器等几大领域找准细分领域,大力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重点产业,推出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重点发展基于第三代硅基IGBT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推动现有产业向中功率和低功率延伸,争取打造新千亿体量产业增长级。在继续做大做强中车时代电气、湖南长城、麦格米特、宏达电子等传统优势企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株洲国创、湖南国芯、湖南华数、湖南鼎英、湖南国声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栏6 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工程

集成电路产业。推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技术研发,重点发展硅基IGBT为主要特征的大功率器件、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行业芯片。

自主可控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加快发展自主可控整机产业,着力研制云计算一体机、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服务器、大数据一体机、数据库一体机等高端整机产品,继续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应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智能感知、边缘智能、数据分析、数字孪生、三维装配仿真、一体化BOM、远程运维等自主工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北斗导航产业。着力发展基于北斗导航的北斗+”服务产业,加速推进北斗与车载导航、无人驾驶、智轨列车、综合安防、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融合应用,衍生培育出一批基于北斗系统智能硬件研发及生产制造、软件平台开发和面向大众应用领域提供北斗导航精准定位、授时、短报文等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信息安全产业。继续加强安全保密软件、安全保密硬件和工控安全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智能传感器产业。重点加强基于MEMS工艺的芯片、芯片配套的算法和驱动程序等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4.全面激活数字经济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线上线下联动、跨界业务融合,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智能网联车、无人机、数字展览馆等数字经济业态。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优势领域深度融合,壮大移动电商、移动新媒体、动漫游戏等细分优势领域。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升级。积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推动数字创意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构建制造+内容+传输+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培育壮大信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诊疗、便捷化线上办公等信息消费新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强化信息消费推广应用和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和社团组织打造信息消费共同体。引导企业在既有设施上建设综合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刺激消费者信息消费需求。加快数字经济示范区创建工程,重点建设清水塘数字智能新城示范区、云龙数智新城和天元区场景新城

专栏数字产业化发展工程

数字创意信息共享平台。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加强数字内容供给和技术装备研发平台,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产业间信息共享。大力推进5GAI、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深度应用,提供VR旅游、AR营销、数字文博馆、创意设计、智慧广电、智能体育等多元化消费体验,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创意头部企业和精品IP

特色文化创意园区。打造一批特色创意园区、创意街区,为数字传媒、出版印刷、艺术创作、广告设计、民间工艺等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良好平台,将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打造为株洲市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旅游创利的平台和载体,完善教育培训、产业孵化、展示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各类动漫游戏企业,壮大做强株洲动漫游艺产业,着力将株洲建成为中南部地区的创意中心和设计之都。

个性化定制服务。推动株洲传统生产制造业企业、服饰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面向特定企业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需求的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

实体综合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利用5GVR/AR、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三类主要模式,智能推动传统商业体转型升级,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载体,推动实体企业、门店向信息消费体验中心转型升级,推广无人零售等新模式体验。

清水塘数字智能新城示范区。托清水塘数字制造产业园、清水塘滨江科创园、自动驾驶创新示范等项目,大力布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网络安全等高端科创产业,发展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产业,强化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功能。充分运用数字创新技术赋能中国动力谷、制造名城发展。

(四)深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1.全面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平台支撑

完善“1+10”基础数字能力平台,为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体提供数据资源、公共能力支撑等服务,打造株洲数字化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形成数据归集、共享、治理、开放等机制,完善相关领域主要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安全平台,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进一步优化各形态的规、建、管全流程、全要素的信息化管理CIM平台,为城建、交通、能源、环保等管理部门的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专栏8 新型智慧城市基础支撑建设工程

基础数字能力平台。完善“1+10”基础数字能力平台,持续优化“1个应用与数据集成平台“10个公共能力平台,包括大数据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城市支付、统一认证、时空信息、视频融合、融合通信、政务信息网络中心

区块链数据共享安全平台。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搭建通用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基于安全可靠区块链技术的联盟链和公有链基础平台,为区块链企业提供一站式全产业链专业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政府等各类组织机构的数据共享保驾护航,推动数据共享交换,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

株洲新型智慧城市(CIM)平台。基于顶层规划设计,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架构搭设、数据资源(数据组织、数据存储、数据索引等)标准化、城市多源异构模型的创建整合和轻量化工作,基本建成株洲市智慧城市(CIM)平台的操作底板。基于操作底板,开展城市在规划、建设及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应用场景(如:基于CIM的规建审批、智慧工地、智慧运营)建设。

株洲城市数智中心。依托基础数字能力平台,完善和优化株洲数智中心,构建融合承载城市运行监测、决策分析、事件处置、联动指挥等业务应用体系,打造集治理大脑、服务大脑和经济大脑等于一身的综合业务枢纽。

城市驾驶舱。实现政府各部门联网办公和移动办公,通过终端可以看到最新城市运行管理状态,多角度展现城市运行管理情况。

2.加快健全数字城市管理体系

健全株洲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四级联网运行机制,实现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考核)、综合评价、公众服务、舆情监测、应急管理等功能,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立完善智慧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相关行业数据、舆情监测数据和公众诉求数据等在内的综合性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城市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全面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监管、执法和决策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水平。

专栏9 数字城管建设工程

城乡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核心数据的软硬件基础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城管升级工作与执法系统全面应用,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平台,推动全市完成楼栋、房屋,人口,单位等数据的汇聚工作

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已有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基于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步建成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垃圾分类、垃圾治理监管、综合执法、环卫精细化等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与数智株洲对接,实现法人库、电子证照库、行政审批、视频监控、基础地理框架、三维地图等数据共享,补齐系统短板,推动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全行业全区域覆盖,理顺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市级平台与省级、国家平台的数据共享与对接交换。

四级联网。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等交换网络,与国家、省和县级住建部门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实现---四级平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同时,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及以上要求实施,建立完善的平台运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平台安全平稳运行。

市场监管与分析平台。以数据湖为依托,开发通用化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市场协同监管系统,加强对各市场主体的联动监管,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提高政府决策的数字化水平。

3.着力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一网通办总门户功能,拓展移动端各类服务场景,健全政务应用集群。加快形成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模式,建设覆盖多渠道、多层级的公共服务终端体系。优化升级智慧株洲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形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加快推广智慧株洲诸事达”APP平台,各县市区各部门实现与服务平台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精准推进适合终端“7×24”办理的网办事项,通过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延伸,实现申请办理事项马上办、就近办。建立政务大数据中心,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支持社会数据通过政府开放接口,进行第三方合作开发,丰富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建立安全有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体系。

专栏10 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智慧株洲诸事达。优化智慧株洲·诸事达”APP平台应用支撑系统,优化平台服务体系,推进株洲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梳理、确认、部署可适用的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升级智慧株洲·诸事达”APP金融服务功能,以场景化、移动化、智能化促进消费金融服务的易得性,提升金融服务,助力消费增长。

政府云服务平台。完善株洲政务云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行政服务中心、各部门的网上审批与服务系统迭代升级,完善统一申报平台和统一受理平台,利用互联网终端和大厅智慧终端等多渠道提供云政务服务。

政务大数据中心。完善人口、法人等政务数据库,迭代升级满足株洲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形成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机制,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

4.重点建设全域覆盖平安株洲

推进“公安物联网智能感知与应用服务平台”“视频联网、共享、综合应用平台”“公安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与公安大数据平台整体融合升级,全面采集汇聚人、地、事、物、情、组织全要素数据,建设全科网格,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公安检查站等重点部位、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治安管控,建成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雪亮乡村建设,将雪亮工程向农村地区延伸,补齐治安防控短板、盲区、确保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建成“1+4+5”的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体系,即在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下,按照指挥畅通、业务流通、数据互通、服务融通的要求,搭建数据研判、指挥调度、网格管理、风险防控和平安服务五大基础应用平台。围绕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这一目标,持续开发完善平安建设网上考核、市域社会治理指数评估及风险智能分析研判等业务系统。强化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与在智慧株洲”“1+4”综合平台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有序引导深化开发应用,实现治理要素一网统管,社会治理风险一网统防,平安服务一网统办

专栏11 平安株洲建设工程

公安物联网智能感知与应用服务平台。在现有两车智能防盗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完成覆盖市、县二级的公安物联网应用服务中心,部署立体化智能安全卡口、移动互联多维警务感知、警用装备智能管理等三类典型公安物联网应用,为公安物联网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视频联网、共享、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公安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等网络之间视频资源整合共享、视频格式标准化,为全市公安视频图像应用提供基础设施和系统平台支撑。

公安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依托株洲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结合株洲市本地的数据情况,对本地数据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容包括大数据的汇聚集成、管控治理、决策支撑、共享协同等工具引擎及数据资源池。依托公安信息通信网建设功能完备、灵活扩展、高效智能、安全可靠的公安云计算设施,为全警信息化应用提供按需定制的基础设施资源和技术服务,构建符合公安业务需求的云计算应用环境。

雪亮工程扩容改造。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重点场所、重要道路、重要区域和治安复杂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扩大公共高清视频监控镜头的覆盖区域,整合接入政府、行业、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确保重点区域和场所无盲点、无死角

5.加快构建株洲应急联动管控体系

大力推进大数据应急监测与指挥中心建设,增强中心对城市数据、居民个人数据等运用能力,提升中心统筹调动全市资源能力,强化数据信息在处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支撑作用。实现全市公安、消防、卫生、水利、交通、环保、气象、森林等部门应急系统的互联互通,健全面向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联动管理体系,提高全市应对灾害、突发事件的预警预判和综合处置能力。大力推进智能视频监控、传感设备在城市消防领域的普及应用,推进建设消防安全云”“工业安全云两云社会化服务,搭建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消防与工业安全大数据平台。建设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逐步完善系统报警联动、设施巡检、单位管理、消防监督等功能,打造动态监控、远程监管的立体式火灾防控体系,提升火灾防控水平

专栏12 立体化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工程

大数据应急监测与联动指挥中心。面向生产安全监测预警、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大规模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等应用需求,基于智能传感、空间智能、航空遥感等感知技术,接入各个应急管理成员单位的多源异构数据,建立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研判、预测预警灾情一体化的大数据应急监测与指挥中心。实现各相关部门实时信息共享,保障应急联动。

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建设与完善全市各工业园区工业互联网、5G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于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平台和数据中心、株洲智慧应急等信息平台,建设和完善株洲安全生产信息化视频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视频管理系统等,实现纵向与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重点企业,横向与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安全监测、监督管理、实时监控、预测预警、应急指挥五位一体的应急联动。

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依托株洲市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平台和数据中心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分散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智慧烟感探测器、智慧消防用水等设备连接形成网络,并对这些设备的状态进行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实时动态采集消防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趋势分析,帮助实现科学预警火灾、网格化管理、落实多元责任监管等目标。

消防实时作战指挥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5G、地理信息等技术,按照双屏联动的设计,整合现有消防业务数据、互联网地图数据、外部作战资源及灾害预警信息与应急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形成一张图分析、一张图研判、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的基本架构机制。

6.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构建株洲市智慧环保整体框架及底层支撑体系,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智能化监测站点建设,逐步夯实生态环境监测网,提高环境监管各环节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株洲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对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国省控重点企业排放信息的全天候、实时化、精细化在线监控管理和大数据挖掘分析。加强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新型节能环保服务模式。依托城市数字孪生平台,推进大气环境、环境数据、污染源数据等采集工作,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提升对环保管理的实体各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动态描述、动态分析、动态预测能力。整合全市环境保护相关数据资源,构建监测、预警、指挥、执法、管理五位一体的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对重点污染区域的污染溯源和快速执法,提高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环境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专栏13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降能增效工程。推进汰换落后产能,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十四五期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完成重点行业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和面源污染整治行动,落实碳排放达峰规划,确保十四五期间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保持蓝天300稳中有升;水污染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重点产污企业入园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一江两水生态保护和修护工程,确保全市重点流域水源稳定达到II类水目标,加快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土壤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保护:全面提升土壤安全利用,建成一批治理试点示范,持续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环境修复与治理、东部矿区采煤深陷区综合治理等历史遗留矿山污染治理和修复,建设洣水入河口一批湿地公园、水土涵养等生态保护工程

电力大数据应用工程。完善建设株洲电力大数据平台,加强电力大数据在居民生活、生产保障、救灾抢险、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

7. 加速建设信用株洲诚信体系

以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为基础,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一个平台管信用。加强信用记录、联合惩戒、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为经营者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企业网上身份认证等服务。进一步完善株洲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通征信相关的政务数据接口,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征信产品,提供大数据分析金融科技服务。加大征信数据在金融领域、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运用,充分发挥征信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专栏13 智慧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株洲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横向实现与株洲市工商、公安、税务等涉信用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纵向实现与信用中国、信用湖南等上级平台互联互通,归集包括基础信息、行政处罚信息、行政许可信息、红黑名单信息等。促进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公开透明、可查可核,实现多部门、跨地域、跨领域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的共享机制,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和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株洲动态大数据信用系统。研发社会信用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系统,广泛采集电子商务、社交数据、媒体信息、网络行为、互动评价等互联网公开信息,建设信用数据第二轨。按照国家相关分类标准以及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机制,整合各行业综合信用数据,建成可利用的株洲市统一信用数据资源库。

(五)创新惠民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加快拓展智慧教育应用场景

搭建株洲智慧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全面归集学生、教师和学校数据,进一步丰富平台教学资源和教育应用,促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实现全市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网络接入,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课程资源推送给农村教学点。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教师队伍,开展智能教育示范区建设。鼓励各级教育机构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在线教育产业发展,支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移动教育教学专项试点。

专栏14  “株洲智慧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株洲智慧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全面归集学生、教师和学校数据,进一步丰富平台教学资源和教育应用,促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教育教学提供数据资源和智能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和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

2.积极革新智慧医疗服务模式

加快推动株洲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包含健康大数据中心、分级诊疗平台、互联网+便民惠民平台、公共卫生突发应急响应指挥平台等模块。构建全市的临床医学知识库,建设临床辅助诊断智能平台,为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智能诊断接口。促进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跨地区、跨机构看病就医一卡通,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行动计划,创新开展预约诊疗、分级诊疗、远程诊疗、诊间结算与在线结算等。推进网络医院、掌上医院建设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建立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闭环,完成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疗费用智能监管。大力宣传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实现个人账号异地消费、联网结算。

专栏15  “互联网+健康医疗智慧医疗建设工程

健康大数据中心。包含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临床诊疗数据中心,电子病历数据中心,全员人口数据中心等。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分析,为临床诊断、学科建设、应急防控等提供数据支持。

分级诊疗平台。通过市县乡村4级规划分别建设全市远程会诊平台,包含远程会诊中心建设、远程影像中心建设、远程心电中心建设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时构建全市的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等急救中心平台建设。

基层远程诊室平台。通过株洲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向下开放平台接口、权限至县级医院,完成上下级会诊业务联通,开放市、县优质医疗资源至基层,实现患者在家即可享受市、县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强化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3.着力推进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推进车联网技术在全市应用落地,加快公交营运车辆车载移动终端智能化升级。加快株洲公交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实现对全市公交营运车辆的实时监控、公交线路实时热度分析、客流监控等智能化管理,实现公交出行智能化、交通治理实时化、精准化。搭建株洲市智慧停车统一管理运营平台,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停车点、不同行政体车辆信息的互联集中与实时动态可视化整合。实现机场、长途大巴等客运场景的互联网单程购票取票,减少人工窗口排队。

 

专栏16 智慧交通工程

株洲智能交通网络。依托株洲城市管理综合系统和综合交通指挥系统,推进交通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应用,开展实时交通出行分析、预测,为优化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智能化分析决策支撑。

车联网技术应用落地。加快开发覆盖全市的车联网技术,建设交通信息采集、交通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等系统,推动道路、景区周边路段、危险路段等区域智能交通管控设备的部署,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公共出行一体化服务和管理平台。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部与省交通运输厅公交一卡通数据交换规划落地,统一公交出行平台支付二维码密钥协定,实现公交出行一体化支付;建立公共出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全市公交营运车辆宏观情况与个体情况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全市公交线路和站点,实施高峰时间公共出行大数据引导。

智慧停车服务平台。搭建株洲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全市停车资源清点盘查和接入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工作,实现停车服务智能化、后台管理信息化、实时化。

4.全面推动社区治理智慧升级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提升社区服务集成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统筹建设和改造餐饮、洗染、美容美发、维修、文化、娱乐、休闲等生活性服务网点,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开展物流分拨、快递收取、电子缴费等服务,构建便民生活服务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逐步推动社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停车服务和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并与社区管理、基层治理、公共安全等相关平台实现对接和互动,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以数据为驱动,以平台为核心,以应用为抓手,构建与现实物理社区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社区,实现社区全要素信息化,社区运行态势感知实时化和可视化,以及社区服务、管理和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专栏17  社区治理现代化工程

智慧社区。让社区人、地、物、事、组织等各要素以信息化的手段,紧密的联系起来,让社区要素和各项服务在社区成员面前可视化和系统化。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将社区、政府、商户、居民各条各线连接起来,实现社区资源网格化,减少不同社区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网格化管理。

5.全力夯实智慧能源保障网络

推进GISBIM、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城市水电管网建设中的应用,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建设项目信息、地下管网信息、公共设施信息、时空信息等内容,依托株洲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平台和数据中心,构建株洲市水电管网监测管理平台,实现移动巡检、地下管网监控和辅助决策等功能,打造高度智能化、协同化的一体化平台。加速推进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全市水电管网施工建设、维护、管理全流程应用,避免道路建设施工对城市水电管网的破坏。搭建大力推广NB-IoT智慧水表在全市范围内的应用落地,基于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相同技术标准的智慧电表研发与试点应用。开展电力大数据在支撑生态环保建设、经济数据分析和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应用。

6.积极扩大智慧养老服务供给

推动健康养老机构充分运用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智慧健康养老设备和技术,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养老管理、健康咨询、生活照护等养老服务模式。充分整合全市健康信息、养老信息等信息平台,建设覆盖市本级、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和家庭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处理,积极推动养老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老人健康电子档案,引进老年人能力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汇集居家养老需求信息。发展居家养老电子商务,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情感关怀、紧急救援和信息咨询等个性化健康养老服务。

专栏18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用新一代高新技术和智能化手段,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据、机构为延伸、社会专业服务企业为补充,搭建统一调度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和24小时云呼叫中心,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在安全照护、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康复理疗、人文关怀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7.创新推动科技人文融合发展

发挥数字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深入挖掘株洲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历史文化等内涵,加快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开发力度,创作生产优质、多样、个性、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精品。建设交流资源库、特色文化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确保城乡居民可随时随地利用数字移动终端共享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市场监管服务平台以及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发展网络视听、创意设计、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出版、虚拟现实、三维和巨幕电影等新兴产业,促进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加快完善数字乡村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全国5G试点城市建设的契机,有效推进5G技术在智能育种、农产品流通、乡村治理、观光旅游、公共服务等现代农业领域深度应用。加快推广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构建基于4G/5G网络的智慧农业互联网,建设一批省级5G智慧农业产业园。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试点,推动智慧农业应用示范,打造一批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产业,建设示范县、示范基地。以信息技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新型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色农产品溯源认证信息服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培育一批株洲本土农业农村信息化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的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2.全面发展惠农信息服务体系

为涉农政府部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种养专业户、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互动平台。依托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各部门涉农资源共享开放。加快惠农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示范工程建设,整合现有村级信息服务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为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建立全市三农综合信息系统平台,以互联网门户网

站为主体,集聚全市各主要涉农网站资源,围绕农业生产管理、涉

农市场信息管理、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社会管理、三农咨询等方面集成重点涉农服务。全力建设好我省首个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株洲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充分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农村产权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3.大力提升数字乡村治理能力

实施株洲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开展涉农数据治理,按照统一的顶层体系架构、共享平台、标准规范,对现有涉农数据治理进行清洗与去噪,进行资源整合,消除数据黑洞。加快株洲市乡村各种资源数字化转换,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跨县域、跨专业的乡村数据挖掘、分析及可视化处理。强化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用精品艺术传播正能量,感染社会大众,充分表现和展示时代精神风貌。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编制集成乡村土地确权、标准农田、种养基地、土壤类型、水利分布、植被资源、气象信息等元素和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机械、科技教育、居民消费、农经组织、农业执法、综合管理等多个关键统计指标的应用图层,形成相互叠加、互联互通、共有共享的株洲乡村全域电子地图。集中推进农村生态系统检测治理工程、数字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乡村文化建设工程、乡村智慧医疗工程、乡村治理数字工程、乡村安全数字工程等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工程,打造乡村数字空间的落脚点。

专栏19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大数据体系。以市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支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到2025年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赋码标识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一县多品一特一片,宣传推介炎陵黄桃、茶陵红茶、神农茶油和攸县香干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3个。积极推进炎陵黄桃小镇、攸县香干小镇和茶陵红茶小镇等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力争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

乡村创业集聚区和服务区建设工程。在炎陵、茶陵、攸县等县市建成一批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积极打造电商特色小镇,引导、扶持具有较好农业和电商基础的乡镇(南阳桥,渌口,淦田镇,三门镇),建设电商载体和创业孵化器,吸引涉农企业、电商创业者入驻小镇,形成服务当地、辐射周边的农业电商创业集聚区和服务区。

农业直播电商工程。促推十大农业公共区域品牌等优质农产品的营销,未来5年内打造一批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推进实施株洲农业直播电商工程—“五个一工程。即:构建一批农业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和平台、扶持及引入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培育100家有影响力的电商农业示范企业、孵化100个农业网红品牌、培训100名三农带货达人,力争到2025年直播电商销售交易额突破300亿元。

(七)健全网络安全体系,提高网安监管水平

1.统筹推进网络生态综合治理

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网络内容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加强具有媒体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的移动APP、小程序等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强化新型管控手段能力建设。推进技术管理治网体系建设,建设网络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强化技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强化网络传播态势感知,提升敏感舆情发现力、研判力,健全网上社情民意收集处置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网民诉求。推进网络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健全网络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严格规范网上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和传播流程,强化涉网行政执法协同联动、严肃整治网络传播乱象,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进一步完善网络举报体系,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畅通举报渠道,切实提升对网民举报的处置率和反馈率,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网民参与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2.着力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压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开展全市网络空间信息资产普查,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名录,全面开展网络安全常态化检查和风险评估,进一步摸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风险状况,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潜在风险,制定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垂直领域的网络安全检查,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重点领域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工程,探索设立首席网络安全官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加固,深入分析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发现的问题,完善安全措施,迅速消除隐患。加强重点网站安全管理。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网站和重点新闻网站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重要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对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内容分发网络(CDN)服务提供商、重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出专项保障要求。

3.重点强化态势感知处突能力

综合运用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网络安全应

急协调联动平台和省级态势感知平台、株洲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通报预警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发现识别、分析研判、应急响应处置等。支持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建设本行业垂直领域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平台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防控。市委网信办统筹协调公安、通管等涉网管理部门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协调等工作,建立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和督办制度,提升我市的网络安全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20 株洲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

利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态势预测、可视化等技术,建设株洲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汇集多源网络安全数据,实时监测株洲市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漏洞及网络攻击情况,全面掌握其网络安全态势、威胁、风险和隐患,实现对全市重点单位的网络安全的态势感知、跟踪和分析,及时通报预警重大网络安全威胁,为株洲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坚实的数据技术支撑。

4.加快建设网络安全人才队伍

组织株洲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的科技攻关,支持成立网络安全学院或网络安全实验室。出台有利于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培育扶持一批株洲市的网络安全企业。加强建设专业化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加大宣传培训,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和运维人员的网络安全职业技能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株洲市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推进和统筹协调机制,成立株洲市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推进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网信办)和智慧城市协调推进组(办公室设在市智慧城市发展中心)负责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成立数字株洲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数字株洲建设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提供决策支撑。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协作,建立健全市、区、部门联动协调衔接机制,在规划制定、系统设计、项目实施等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做到设施共享、平台共用、数据共享,全面推进株洲信息化建设。

(二)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充分利用科技重大专项、产业互联网基金、专项建设基金等财政资金,集中支持株洲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湖南省等上级政府部门与株洲信息化建设任务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各类试点、示范或配套项目,加快相关领域建设进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支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领域创业创新项目支持力度。加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为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些资金保障的政策和优惠,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三)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贯彻落实《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例》,完善株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政策体系,促进信息资源、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网络安全等方面规范发展。建立健全株洲市信息化建设应用、平台运营管理、网络安全保障、数据整合共享等标准规范,推动系统互联、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集约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协同推进产品研发和标准制定。探索实施适合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审慎监管方式,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门槛。

(四)加强人才引进,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各行业人才队伍的主管部门要牵头负责,具体抓好支持重点实验室,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人才创新载体建设,以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为载体,加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产业创新紧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探索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类学院,聚焦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创新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株洲市内设立分院(所),探索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探索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评价标准,优化人才评价机制。

(五)广泛开展培训,提高全民数字素养

 强化全民数字再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开展信息化知识公益性宣传,面向公众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技能培训。面向新一代信息技 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 加大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强化公共服务指导和科普宣传,让特殊群体敢用、能用、会用智能技术。将信息化列入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机关工作 人员学习内容,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数字素养和业务能力。

(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评估监管考核

建立和完善株洲市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价制度,优化完善规划实施任务分解、动态评估、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价,组织开展重点任务年度检查与跟踪评估。建立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工程咨询、设计、监理、验收测试和成效评价等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质量跟踪等。建立常态化目标责任推进机制及督查考评机制,探索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附录1 株洲市“十四五”信息化发展重大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

地点

项目建设

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

年份

竣工

年份

总投资额(亿元)

“十四五”计划投资额(亿元)

备注

1

中国铁塔

株洲市分公司5G铁塔及配套建设项目

新建

株洲芦淞区

中国铁塔株洲市公司

新建5G基站铁塔1000个,5G室分系统1000个,改造铁塔基站天面、机房、电源和外电等配套设施设备6000个;新建电信普遍服务基站铁塔400个,改造电信普遍服务基站铁塔及配套1000个。

2020

2022

12.0

12.0

政府公益性

2

中国移动

(湖南株洲)

数据中心

续建

株洲经开区

中国移动湖南公司

征地规模350亩,一期土建工程建设规模5万平方米,包括数据中心机楼2栋、动力中心1栋、维护支撑用房1栋、变电站1座。二期建设数据机房等。

2021

2030

20.0

15.0

政府公益性

3

迪信通智能5G物联网华中运营基地项目

新建

株洲经开区

迪信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迪信通集团华中区域运营基地、5G物联网运营基地、机器人生产基地、手机终端生产和出口基地、智能物联网产品生产基地、智能消防生产基地、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运营商5G智能研究院、中德新能源汽车及车联网研究院,打造智慧5G物联网高科技商务园区。

2020

2024

30.0

30.0

市场引导性

4

株洲信息港

续建

株洲天元区

株洲信息港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用地面积约389亩,主要建设以信息港为载体的互联网、特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高端产业的研发、创新、孵化基地。建成投产后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约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2万个。

2019

2023

15.0

12.0

政府公益性

5

湖南数据湖产业园项目

续建

株洲经开区

湖南华云数据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包括数据湖基础设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孵化基地、蓝光生产线三部分:5年内建成近期约26万平方米厂房建设;5年内建成近期1500PB的光磁一体数据存储能力;2年内完成近期蓝光生产线的建设。

2019

2023

38.0

38.0

市场引导性

6

株洲·中国动力谷国家先进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新建

株洲石峰区、天元区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重点围绕绿色节能技术、智能化关键技术等七大关键共性技术,打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孵化平台等三个平台。

2021

2023

11.0

11.0

市场引导性

7

国家功率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新建

株洲石峰区

湖南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围绕功率半导体重大创新需求,开展新材料与设备开发验证、芯片设计与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及应用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推动功率半导体产业做强做大。建设功率半导体设计中心、试制中心和检测中心等三大中心,打造产业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吸纳高端人才,建立国际化人才洼地,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2020

2025

8.0

8.0

市场引导性

8

株洲中关村信息谷项目

新建

株洲经开区

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总用地约260亩,分2期建设,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布局战术自组网产品、国产芯片、自主可控可信服务器、分布式存储项目、智慧工厂/智能生产线解决方案项目、中大型PLC/HMI项目等,拟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集成电路成套装备国产化集成及验证平台和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拟计划落户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以上核心企业,实现产值约150亿元,税收约5亿元。

2020

2025

52.0

52.0

政府公益性

9

中国应急谷(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新建

株洲高新区天元区

高新区管委会、天元区人民政府

占地面积约7000,依托中国安全产业协会株洲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湖南筹备处,着力打造一体两翼三区五领域的安全产业发展格局。建设株洲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主体功能区,包括安全产品产业、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应急安全文化产业园、中国中南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物资仓储基地。

2020

2023

63.0

63.0

政府公益性

10

华为鼎桥5G工业互联网技术支持中心与产业孵化平台项目

新建

株洲高新区天元区

鼎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是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孵化和聚集平台、5G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展示平台,从而推动传统工业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并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培育和促进株洲5G工业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优势产业。

2021

2023

10.0

10.0

市场引导性

11

株洲云龙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新建

株洲经开区

株洲经济开发区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项目拟选址于创客大厦(首期面积1500m²,预留扩展面积3000m²)。由株洲经济开发区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牵头,整合目前管理基金所投资引进的星汉数智、航天智控、蘑菇物联等6家大数据应用企业资源,共同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集中入驻产业基金投资和引进的项目,涵盖智能管理、远程运维、实时监控、供应链金融、可视化工厂、云制造平台等领域。

2020

2025

2.0

2.0

政府公益性

12

清水塘滨江科创园

续建

株洲石峰区

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占地217亩,建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高端科创产业集聚区

2020

2023

80.0

80.0

市场引导性

13

智慧株洲平台建设项目

续建

株洲全市

市行政审批局、市国投集团

1、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一期(互联网+政务服务);2智慧株洲城乡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平台项目;3、政务服务四级联动项目;4、国有资本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5、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6、智慧河湖监管系统一期;7、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雪亮工程);8、株洲市党委无纸化办公;9、大数据服务平台(一期);10、智慧安监(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应急指挥管理中心、消防救援指挥平台);11、株洲综合交通运输监管平台(TOCC)项目;12、株洲市市场监管综合数字化平台一期建设项目;13、智慧杆;14、智慧社区;15、数据开放平台;16、智慧教育;17、人工智能+智慧交通;18、智慧医疗。

2018

2023

15.0

13.0

政府公益性

14

大汉惠普软件(湖南)信息产业园

续建

株洲高新区天元区

株洲市鑫金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占地面积为104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新建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连体式新产品生产中心、裙楼式信息技术会展中心、复合型物流展示配送中心、云计算中心、裙楼式电子商务交易中心、连体式大数据分析中心等。

2015

2023

5.0

2.0

市场引导性

15

百度人工智能城市治理产业培育项目

新建

株洲天元区

市国投集团-株洲国投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构建人工智能交通中心、基础全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交通大数据平台及交通仿真与预测平台的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框架体系;设立株洲中国动力谷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结合中国动力谷产业研究,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城市加以推广;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株洲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20

2025

8.0

8.0

政府公益性


附录2 重点任务工程分工方案

 

序号

主要任务或

重点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信息化基础设施

部署 5G 基础设施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IPv6 规模化部署

市委网信办、株洲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物联网基础设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加快突破产业核心信息技术

IGBT大功率器件关键技术

市科技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新一代人工智能

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核心器件技术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高性能计算

区块链技术

3.           

加速建设信息技术创新平台

信息技术创新联盟

市科技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高校及科研院所信创中心

行业数据共享平台

专业服务平台

4.           

着力拓展大数据中心及应用

大数据共享交易平台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牵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科技局、市国投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智慧金融云平台

智慧城市大数据

5.           

重点赋能战略产业数字转型

智能工厂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牵头,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数字化赋能工程

三大动力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6.           

全力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株洲智慧物流云平台

市科技局牵头,市商粮局、市文旅广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智能化仓储

物流信息平台与网络体系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工程

农产品电子商务

服饰电子商务

陶瓷电子商务

生活服务电子商务

7.           

大力发展特色电子信息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牵头,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自主可控计算机软硬件产业

北斗导航产业

信息安全产业

智能传感器产业

8.           

全面激活数字经济新兴产业

数字创意信息共享平台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色文化创意园区

个性化定制服务

实体综合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清水塘数字智能新城示范区

9.           

全面夯实智慧城市平台支撑

基础数字能力平台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市国投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区块链数据共享安全平台

株洲智慧城市(CIM)平台

株洲城市数智中心

城市驾驶舱

10.     

加快健全数字城市管理体系

城乡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平台

市委网信办牵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城管局、市国投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

四级联网

市场监管与分析平台

11.     

着力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

智慧株洲诸事达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市国投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政府云服务平台

政务大数据中心

12.     

重点建设全域覆盖平安城市

公安物联网智能感知与应用服务平台

市公安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视频联网、共享、综合应用平台

公安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

雪亮工程扩容改造

13.     

加快构建应急联动管控体系

大数据应急监测与联动指挥中心

市应急管理局、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

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消防实时作战指挥平台

14.     

加速建设诚信株洲信用体系

株洲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株洲动态大数据信用系统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