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政府数据 > 统计分析

砥砺奋进70年 携手共建新天元

来源:天元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10-10 15:16:00  作者:统计局  【字体大小:

砥砺奋进70 携手共建新天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系列报告之天元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株洲市天元区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由曾经充斥着粮田、菜地的贫瘠郊区发展为今日璀璨夺目的株洲新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围绕凝聚中国动力、建设幸福天元的主题,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总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产城一体、绿色发展,全区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199781日,株洲市天元区正式建区,随着各项改革向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推进,依托良好的政治、交通、资源等优势,始终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抓住发展机遇,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亿元,2000年超过10亿元,2003年突破50亿元大关,2006年突破百亿大关。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区GDP总量连续迈入200亿、300亿台阶,2018年达到374.6亿元,比1997年增长47.3倍,年均增长20.3%GDP总量占全市份额逐年提高,由1997年的1.4%提高至2018年的14.2%199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74元,2018年到102570元,比1997年增长28.5倍,年均增长17.5%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7年建区以来,为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收支平衡,我区狠抓财源建设、财税征管和预算外资金,199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1亿元,2007年、2010年先后突破10亿元、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仅用了6年时间,至2016年达到70亿元,2018年继续高歌猛进,迈入80亿元台阶,是1997年的73倍,年均增长22.6%,总量占全市比重为四分之一,达到25.6%;税收收入达到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7.4%

整体形象不断攀升。天元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一片荒滩涂地到园区像景区、城市像客厅、乡村像花园的宜业宜居生态之城,天元区已发展成一座颜值和内涵兼具的科技生态新城。2018年建成区与在建区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较上年增加41天,优良率为80.5%PM10PM2.5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7.5%28.8%;湘江天元区段地表水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栗雨中央商务区建设全面铺开,新马科技城建设加速推进,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园,万丰湖水系景观工程建成开放,汽车博览园汽车商区基本成形,天易科技城建设热火朝天;泰山西路、珠江南路、衡山路、新马环线等城市主干道全线贯通,湘江大道、湘江六桥、湘芸路、响合路、栗合路等片区道路全面拉通,全区六横十一纵、六桥两互通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二、经济发展全面发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建区以来,我区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升,1997年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35.2%36%28.8%。随着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也快速崛起,2001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4.4%,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2018年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7%41.7%5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6.4%62.4%

 

现代农业发展来势好。建区初期,农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68亿元,粮食产量3.6万吨、猪牛羊肉产量0.4万吨、水产品产量0.09吨。建区21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等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规模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生重要作用。201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8.2万吨、油料总产量369吨。现代农业发展来势好,2018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84.5亿元,增长12.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531.2%。市级以上龙头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4家;休闲农庄58家,其中国家四星、省五星级2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14个村,加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1997年我区工业企业600余家,当年工业总产值仅为2.7亿元。随着高新技术产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业、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业等产业门类的高速发展,全区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17.3亿元,是1997年的43倍。全区着力打造以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两大动力产业为核心,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动力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40.1亿元,是1997年的70倍,年均增长22.5%,GDP增长贡献率为33.8%1997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仅有3家,2018年末达到142家,营业收入过亿企业达到41家,其中收入过50亿3家、过10亿6家、过5亿13家;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含高技术以及产品企业)达到167家,目前我区工业拥有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等七大支柱行业。

服务业蓬勃发展。建区初期,我区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1997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0.9亿元,到2002年突破10亿大关,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服务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区通过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壮大培育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业态多样、功能完善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占比降低、新兴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8.4亿元,比1997年实际增长79倍,年均增长23.2%

三、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市场日趋繁荣

投资总量持续增加。建区初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0.4亿元,2007年过50亿,2009年突破百亿大关,2006-2018年全区投资累计接近三千亿,年均增长19%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后,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规模大幅增加,有效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2006-2018年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870亿元,年均增长21.4%2018年我区全社会住宅施工面积1621万平方米,是2006年的7.7倍。城市基础设施加速推进,2006-2018年基础设施资累计完成938.3亿元,年均增长32.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5%;镇街道、农村公路干线、水利设施全面提质造,乡村道路路面全面实施硬化,2006-2018年累计投资11.5亿元,年均增长9.5%

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建区初期,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亿元。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消费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不断加大。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4亿元,比1997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19.4%;从人均总量来看,2018年我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36元,比1997年的3571元增长9倍。限上单位快速增加,市场培育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以来,限上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单位数量快速增加、销售规模进一步做大,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18年末,全区限上单位总共达到114个,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70个、限上住宿餐饮业企业44个。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逐步提高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随着我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增加,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7年的2688元增加到201827033元,增长9倍,年均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7年的5601元增加到2018年的52276元,增长8倍,年均增长11.2%。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从1997年的6119元增加到2018年的90209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13.7%。城乡居民消费明显增长,消费结构由过去的吃、穿、用段向满足小康的住、行、游转变。

卫生医疗加速发展。全区各类医疗机构198家,是1997年医院卫生院数5个的39.6倍,其中医院8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投资近1.2亿元,新建区疾控中心、栗雨和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改造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家卫生院。积极为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80.3%;继续为孕产妇免费开展产前筛查、农村适龄妇女(35-64岁)免费开展两癌检查,及时为计生特扶对象购买综合保险和失独伤残家庭对象购买住院护理津贴保险。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中等学校在校生人数3688人,小学在校生人数12674人,到2018年全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0所,在校学生40285人,占株洲市区在校学生人数的35%;幼儿园86所,在园幼儿15026人。凿石小学、市二中附中、菱溪学校、新马学校、尚格小学等一大批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推进中小学生教师和农村公办中小学生免费午餐、公办中小学生免费饮水等惠民工程。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驱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18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10.9%;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2家、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5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院士工作站7个。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54名、优秀青年人才331名、高技能人才186名、动力谷专家人才库559名;认定瞪羚企业29家。

社会保障日益增强。新农合、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保障全面推进,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7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520/月、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至70/月、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助提高到676/

回顾峥嵘岁月,鉴往知来;展望锦绣前程,催人奋进。作为立于高质量发展潮头的株洲新区,我们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开展温暖企业四联行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继续奋斗,再创辉煌!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