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政府数据 > 统计分析

悠悠渌水七十载,五彩瓷都换新颜

来源:醴陵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9-30 18:47:50  作者:统计局  【字体大小:

悠悠渌水七十载,五彩瓷都换新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系列报告之醴陵篇

 

醴陵之名早于秦始,东汉置县,两千余载未易其名。醴陵之地位于省东部,东邻江西省萍乡市,北接,西倚,南界。醴陵之誉因盛产陶瓷、花炮,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炮之都

醴陵19497月解放之后,最先隶属湖南省长沙专区。19529月,改属湘潭专区。19837月,划归株洲市管辖,1985年撤县设市。现辖19个镇、4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1个示范区,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3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醴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励精图治,醴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今天的醴陵正在逐渐发展成为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强大经济实力的文化名城。

一、经济实力飞跃发展

70年来,醴陵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800余倍。195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000多万,1996年首次跃上百亿台阶,2018年达到600多亿。其中:第一产业增长了200余倍;第二产业增长了5600余倍;第三产业增长了近5000倍,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52年的6917.513.5,调整为2018年的8.3:54.8:36.9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811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74.96亿元,增长了266.7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由1949年的11.71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50.2万吨,增长了3.3倍,棉花、油料产量分别增长了5倍和14.7倍,猪牛羊肉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了48.9倍和48.4倍。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2018年,全市农机总数量达到17.58万台(套)、总动力118.4万千瓦,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3.04%,机耕、机收基本实现全覆盖。

工业主导优势突显。70年来,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2万倍;企业数量增长了17.1倍,由1949年的158家壮大到2018年的2696家。工业代替农业成为醴陵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工业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8.3%发展为2018年的49.9%,提高了33.1个百分点。陶瓷、花炮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2018年两大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7.5%13.8%。依托本市海关、商检、口岸一站式联检通关的支撑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玻璃、汽车零配件、服饰、智能电网、现代物流等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是全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

社会消费繁荣兴旺。新中国成立初期,醴陵经济落后,人民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其他各项事业更是无暇顾及。经过70年的沉淀与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济从复苏到高速发展,各项产业也随之繁荣。70年来,醴陵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49年的708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24.85亿元,增长了3175.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13.5%,发展到2018年的36.9%,提高了13.4个百分点。近年来,通过不断发展会展经济,促进全域旅游,扩大经济开放度,醴陵市第三产业经济迸发出勃勃生机。成功举办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中国烟花爆竹博览会、第二届房博会。全年接待游客8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3亿元,深圳盐田国际醴陵内陆港揭牌,铁海联运五定班列正式开通。春秋两季广交会实现交易额1.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亿美元大关,达4.8亿美元。

 

财政金融稳步增长。70年来,醴陵的财政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财政收入增长了1697.8倍,由1950年的246.1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41.78亿元;财政支出增长了3.8万倍,由1950年的17.9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68亿元。金融实力更是飞速发展。1952年,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只有220万元,到2018年,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63.7亿元,1952年,各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只有44.1万元,到2018年,各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224.3亿元。

 

二、城市建设焕然一新

70年来,醴陵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醴陵还是一个落后的小县城,石板卵石泥土路,街道狭窄,房屋破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匮乏。建国之初,醴陵的公路总长度只有67.2公里,106国道作为湘东地区唯一通道从市中心穿过。进入九十年代, 醴陵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打开四道城门,拉开了城市扩容序幕,城市面貌逐年改善。通过70年的发展,今日的醴陵三高(沪昆高速、岳汝高速、莲株高速)、三铁(沪昆高铁、沪昆铁路、醴茶铁路)在此交织成网,106国道、333省道纵横交错,沪昆高铁在醴设站,渌江500吨级航道直达湘江,交通便捷程度与建国初不可同日而语。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醴陵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了37.6万倍。城区建成区面积由不足8平方公里发展到2018年的30.4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积极推进湖南省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升级换代 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371公顷,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率达到38.05%,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31天,是全省最干净的县(市),获评全国百座宜居宜业魅力县城

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1950年建立村政权时为12个区、152个乡、8个镇;2018年,醴陵包括1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市推进项目完成90%以上。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全面完成村村响”“户户通工程。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白兔潭镇获评省新型城镇化示范镇。乡镇产业布局清晰,各个小镇形成以产品为主导的产业,李畋镇花炮、船湾镇服饰、浦口镇电瓷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

三、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科学、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醴陵市的科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1949年,全市在校学生只有29320人,其中普通中学只有886人。2018年,全市在校学生、在园幼儿共154028人,是1949年的5.3倍;学校、幼儿园教职工共10958人,是1949年的7.5倍。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市小学入学率为100 %、辍学率为、升学率为100 %,初中辍学率为0.08%、升学率为98 %。完成醴陵第一所高等教育院校——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一期主体工程建设,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

文化、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建国70年来,醴陵的文化、体育事业几乎是从零起步,到现在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1949年全市只有37部电话机,1981年发展到1881部,进行90年代末,电话机达到36953部,同时还有移动电话5644部,寻呼机26529部。新世纪以来移动通讯迅猛发展,201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1.7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5.05万户,互联网用户23.78万户。全市电视用户总数11.76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市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渌江书院开坛讲学,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省书画之乡

医疗、卫生事业成效卓著。70年来,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1949年的28.6倍,由1949年的24个发展到2018年的686个,执业(助理)医师发展到1972人,是1949年全市各类医务技术人员的13.3倍;执业护士2491人,是1949年的311.4倍。医疗保险事业从无到有,2018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2.18万人,累计补助27.24万人次,补助金额4.24亿元,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补偿率59.63%

四、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百姓生活翻天覆地。70年来,醴陵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195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元,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64元,增长了753.3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到现在的生活无忧、追求质量和注重享受,与此同时,汽车也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存在,走进了普通大众的家庭。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70年来,醴陵市由贫困落后的农业县转变为工业发达、三产活跃的湖南省前四强经济强市。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316510953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5%。完成6101819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60户。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9.92亿元,新增小额扶贫贷款22316846.3万元,连续3年获评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县(市),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

小康步伐有条不紊。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号召下,醴陵市全力推进小康建设步伐,逐年突破,取得了小康建设的喜人成绩。2012启动新的小康监测体系,醴陵连续获评全省小康经济十强县市2017年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达到91.4%,达到小康社会验收标准,提前迈入小康社会,获评小康建设先进县市2018年继续获评小康建设快进县市。全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获得到全面高效的发展,

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引领下,醴陵,这座湘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经过70年的不断摸索和艰苦奋斗,创造了今天富强、美丽、幸福、文明的新醴陵。醴陵人民始终坚信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