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政府数据 > 统计分析

七十载力造湘东福地 新征程再谱华美乐章

来源:攸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9-30 10:19:01  作者:统计局  【字体大小:

七十载力造湘东福地   新征程再谱华美乐章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系列报告之攸县篇

 

1949101日的这一天,一个嘹亮的声音,震撼了全世界。在其后的70年里,中华大地上的儿女们,用智慧和勇气铺排出宏大的历史画卷,用勤劳和坚韧描绘出辉煌的巨制篇章。攸县人民紧跟时代,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建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迈入新时代强起来,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70年来,攸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持之以恒推进产业繁荣,县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均实现了百倍以上的增长。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建国初期,攸县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0.26亿元,人均年收入为77.59元;经过建国30年的发展,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人均年收入353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攸县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7亿元,较1949年增长695倍,较1978年增长138倍,70年来年平均增长9.8%。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比1949(220万元)增长908倍,比1978年(1493万元)增长133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亿元,比1950(597万元)增长2504倍,比1978年(8259万元)增长 180倍。截至2018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5.5亿元,是1949年(0.49亿元)的173.3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1家,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08万元增加至219.5亿元,增长712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86.64.68.8 ,调整到2018年的14.434.950.7,三产业支撑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最新出炉的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中,攸县排名第43位。

(二)农业规模逐年增大。作为农业大县,攸县致力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坚持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60年代完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建设,70年代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走向集约化经营,实行土地流转。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43.1万吨,是194911.3万吨的2.8倍。改革开放以来,攸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牲猪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油茶生产基地、全国煤炭生产基地。通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龙头,包括香干、茶油、麻鸭及米粉,打造攸州五件宝等系列农业品牌,带动农业高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81.01亿元,是19490.49亿元的165倍。真正实现了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目标。

(三)工业企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攸县工业走过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70年代的五小工业更是闻名全国,享有南有攸县,北有遵化的美誉。与此同时,县办工业迅速崛起,先后兴建农机二厂、湘东灯泡厂、攸县氮肥厂、县水泥厂、酒埠江钢铁厂,1971年兴建部办湘东化工机械厂;80年代初兴建酒埠江氮肥厂,后改为年产量4万吨的尿素厂;90年代掀起五轮企业大会战即:县、乡、村、联体、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东乡片突出以开发煤炭资源为主要任务,高峰期煤炭产量达670多万吨,是19491.15万吨(23万担)的近582倍。2000年,攸县县委政府确定工业立县、工业兴业、工业强县的战略方针,开始筹建攸州工业园。以此带动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决定建设一园三区,即县城的综合工业园、新市农产品加工区、网岭建材加工区和菜花坪来料加工区。2010年在网岭兴建煤电一体化工程,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约46亿千瓦时,年上交税收2亿元;2013年在网岭兴建旭日陶瓷厂,投资10亿元,占地608亩,年产能达4500万元;2017年,攸县博世科网岭环保生产基地建设占地1000亩,总投资15亿元。同时,占地510.06公顷的攸州工业园入园企业达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占地329.95公顷的网岭循环经济园相继有大唐华银、旭日陶瓷、长明高科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园区。截止到2018年底,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5亿元,增加值54.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实现税收连续两年翻番,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四)商贸服务业不断繁荣。市场主体经营权放开以来,攸县门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商业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全县商贸服务产业日益繁荣。一是商贸服务规模不断增大。商贸服务业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商贸体制改革开始到今天,基本形成了以湘东大市场、湘东家具城、湘东汽贸城、攸州义乌国际商品城等为主体的商贸服务体系,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0年的0.06 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49.5亿元,增长2503.9倍。二是旅游发展成果显著21世纪以来,攸县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酒埠江景区成功获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20亿酒埠江生态新镇综合开发项目为龙头,带动鸾山、柏市、莲塘坳等片区旅游发展,全县旅游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仅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三是生态资产储备丰富。2015年酒埠江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总面积为2613.4公顷,园内生物丰富多彩,珍稀动物众多,共有维管束植物43种,99属,116种,其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群和银杏树。拥有脊椎动物157种,隶属52962科,包括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一)人民收入不断提高。1949年,城镇的工人、手工业者劳动一天只能换回2-2.5公斤大米,人均纯收入仅77.59元;1950-1952年为经济恢复期,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从104元,提升到了527元,改革开放以后,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到823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跨越式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止2018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4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603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41元,比1949年增长419倍。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我县全面小康整体实现程度达93%

(二)消费态势不断升级。改革开放前,我县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销售产品主要以粮食、家禽、家畜、棉布等基本生产资料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销售产品进一步丰富,电风扇、录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开始进入流通,销售量逐年翻翻。以汽车类产品为例,截止2018年末,限额以上经营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的法人企业达到了42个,零售额达到17.4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48.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电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农村驿站、湘东情等电商企业逐年增收。

(三)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直以来,在大力支持发展经济的同时,攸县更加注重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使交通、水利、医疗等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惠及民生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在交通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攸县仅有62.4公里等级低、路面窄且差的国道。高速公路、省县道和机动车辆均为空白。自1959年修建了网岭洞井铺至官田17公里的第一条公路之后,修路架桥之风迅速掀起,到1978年底,实现了乡乡通客车,村村通公路的目标。19962001年建成106国道收攸县改道工程(攸州大道);20012003年建成网酒公路;2009年建成S315 2011年建成平汝高速公路;19701974年建成的醴茶铁路攸县段;2009年建成的衡茶吉铁路攸县段。到2018年全县有各类公路9018公里,公路桥梁1150多座,道路运输行业产值达36700万元;在水利建设方面,1960年建成的酒埠江水库,蓄水2.0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9000千瓦时,年发电量3000万度。至70年代全面完善灌区配套工程,1991年又开展整修干渠大会战,灌区灌溉攸县、醴陵、萍乡等地48.5万亩耕地,确保了灌区旱涝保收。19741978年建成苏州水轮泵电站,灌溉耕地2.3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500千瓦时。之后,又兴建了皮佳如水库、黄沙桥水库等中小型水库。为此,攸县曾多次获得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医疗救助方面,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普及性和时效性,提升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水平,2018年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医疗机组比例提高到70%,一般病种最高救助3000元,白血病、尿毒症最高救助5000元,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49种大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目前,共救助(含参合参保)27197人次,总支出1060万元,医疗救助的普及性、时效性以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四)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1949以来,攸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投入最大、变化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个发展周期。这70年里面,全县公路由当初的78公里增加至2018年的9018公里,成为全国实现乡乡、村村、组组通水泥路的先进县。特别是2009年修建的衡炎高速和2013年修建的平汝高速,彻底改变了攸县无高速通车的历史;20148月正式投入运营的衡茶吉铁路,将攸县真正意义上纳入了全国铁路交通大格局。这70年里面,攸县全面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成功解决近30万农民的饮水难题。特别是近两年,攸县以人大决议的形式通过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的决定,群众饮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全县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这70年里面,全县集中精力改善城乡电讯设施,城乡居民电讯通达水平日益改善。至2018年,全县供电网和电讯网覆盖率均达到100%。特别是近些年来,攸县大胆创新实施城乡同治模式,对城乡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整治,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并在全国推广;通过人大决议的方式,在全县全面实施封山育林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19%。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和湖南省卫生县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

(一)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明显增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攸县致力于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止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6家,实现总产值为121.4亿元。二是科研产品数量不断增加。1950年以前,攸县科技机构只有农业推广站1个,科技队伍只有农业科技推广站技术人员9人。截止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科技机构2家,专利申报数562件,专利授权数220件,成果转化8项,地方财政的科学技术支出11900万元,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二)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七十年来,攸县教育事业有着较快的发展,2018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47所。在校学生87587人,在校教职工4650人,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2.5倍和3.6倍。2018年全年教育支出达7亿元,比194920万元的教育经费增长3499倍。教育成果显著,全县群众小学、初中、高中普及率分别由1978年的54.93%16.38%6.22%提升至2018年的100%99.34%97.74%。特别是近年来,我县连续第三年获评高中教育质量建设先进县市,教育地位和教育品牌实现新提升。

(三)文体广新事业不断繁荣。70年来,攸县一直坚持在健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大力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群众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全县先后建成上亿元的攸州文化园1个,乡村大舞台”103个,图书馆(室)、影剧院等文化场所300余家(处),电影队、皮影队等文化团体千余个,自编自导的花鼓戏《一辈传一辈》首次成功登上国家舞台,门口小广场得到《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推介,农家书屋五黄蛋做法得到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高度肯定;全县共有单项体育协会19个,体育指导站(点)54个,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95.6万平方米。1996年攸县业余体校举重运动员罗水英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一届瓦尔纳国际女子邀请赛上夺得56公斤金牌,2014年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2016年、2017年连续获全国银牌健走示范区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从1956年的五保供给制度不断完善,截止2018年已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优抚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搞好退役军人服务,仅2018年,攸县就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抚定补经费3922.414万余元,比19491985年各项优抚费总额(358.48万元)高出9.9倍;全面推进老龄事业,目前全县有66个村完成了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有30个村建立了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点,13个日间照料中心,把养老项目建设与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起来;有效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2018年网岭镇的里旺村成功入选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近些年来,攸县政府不仅保证受灾人员的基本保障,还开展了系列活动,增强了全县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推动巩固脱贫攻坚,一直以来,攸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实事,按照县为主体、乡村实施、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着力发展扶贫产业、扶持创业就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教育、健康、住房、兜底等基本保障。截止2018年,攸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68户,贫困人口33407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56%1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仅2018年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近2亿元,拨付率100%。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目标。

(五)文明建设创新高。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攸县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70年来不断加强文明创建、宣传典型人物、提炼攸县精神等举措,城乡文明教化工作得到纵深推进,城乡文明乡风得到持续发扬。特别是近些年来,攸县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和抓手,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十佳敬老楷模”“十佳亲情典范”“十佳关爱明星”“十佳孝道天使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和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乡风更加深入人心,先后涌现出了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何新建、夏昭炎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