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发布实录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株洲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

发布时间:2019-09-18 19:30:32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1、记者提问:从刚才的发布中得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株洲的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请问,这些成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陈艳娟)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70年来,株洲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在确保产量的基础上,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突出了特色引领。在巩固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产量产能的基础上,以特色产品引领产业发展。粮食产业突出优质稻米、特色旱粮的发展,生猪产业突出“龙华上品”猪肉的发展,蔬菜产业突出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油料产业突出神农茶油的发展,水果产业突出炎陵黄桃的发展,茶叶产业突出株洲红茶的发展。二是突出了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畜禽产业发展了1100多家规模养殖场。蔬菜、粮食产业建成了100多个标准化基地。油料产业新造了近40万亩良种油茶。茶叶产业重点在炎陵、茶陵、醴陵建设基地,初步建成炎-醴百里茶廊。三是突出了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推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耕地流转率接近50%。四是突出了融合发展。围绕畜禽、蔬菜、粮食、油料四个百亿产业和水果、竹木、茶叶三个50亿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40多个。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三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过600亿元。五是突出了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对接,着力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科技水平。在种子种苗环节,对优势特色产业种子种苗进行提质复壮。在生产环节,着力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在加工环节,加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在流通环节,着力发展农村电商。六是突出了品牌建设。坚持用品牌引领产业发展,初步打造出炎陵黄桃、株洲红茶、神农茶油、酃县白鹅、茶陵黄牛、攸县豆腐、醴陵玻璃椒、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等近10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基本形成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的品牌体系,农业品牌对农业经济贡献率达到55%。
  2、记者提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也有目共睹。请问,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王佑云)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70年前,株洲农村凋敝落后,百废待兴,通过70年的奋斗,大地变绿了,道路变宽了,房屋变新了,村庄变美了,广阔的农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到2018年底,我市实现了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公路总里程近1.4万公里。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光纤进行政村普及率达到98%以上,农村4G网络乡镇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各项基层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突破。二是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完成799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全市清扫保洁常态化行政村达到100%;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3座,渌口区率先实现8个镇全覆盖;完成688078户总农数改厕数据摸底,改厕率达82%,启动了357个农村无害化公厕新建和改造;40万农户积极参与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粪污、改变不良习惯的“三清一改”行动,拆除“四类房”9000余栋、面积134.57万平方米,广大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717公里, 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720个。建成醴陵市枫林“旅游环线”、茶陵县秩堂“最美乡村路”、荷塘区“茶马景观道”等一批“四好农村路”。在2900余公里国、省、县、乡、村道两侧新植和补栽93.37万株本地树种。全面完成了所有68个乡镇的镇(乡)总体规划和1016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批复工作。现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乡村38个,以醴陵市沩山村、攸县泉坪村、茶陵县双元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成功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3、记者提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农业农村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主要的动力应该是改革。请问,这70年来,我们具体实施了哪些有影响的农村改革?(王佑云)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70年来,株洲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最主要的就是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进“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为中心的社会变革,消灭了数千年来的建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度,土地占有达到大体平衡,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使株洲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具体实施了以下几项改革: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以建立,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1983年,株洲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二是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松动户籍制度严格管控人口流动的坚冰,推开了人员有序流动的大门,提高了人口城市化率,为农民进城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保障。三是取消农业税。自2002年起我市逐步取消农业税,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田纳税的历史,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国民经济整体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新阶段。四是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我市2015年正式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现已基本完成,质量和进度均位于全省前列,给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自2017年我市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我市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