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发布实录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全市组织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

发布时间:2019-07-16 17:36:24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1、问: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请问近年来我市在选人用人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答:“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历届市委高度重视选人用人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不断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株洲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结合株洲实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六重六用”的用人导向(即:重忠诚、用有信念的干部,重本领、用有能力的干部,重责任、用有担当的干部,重奉献、用有激情的干部,重实干、用有业绩的干部,重清廉、用有品行的干部)。2016年9月换届以来,市委严格按照这一导向,共提拔正处级干部81名、副处级干部204名,取得了“组织放心、干部服气、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近年来,我市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总体评价、新提拔干部满意度排名,均居全省前列。
  二是坚持事业为上、注重依事择人,选人用人视野不断拓展。多渠道、多方式选拔干部,2016年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三类人员”)择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69名,切实优化班子结构。推进企业与地方干部“双向交流”,首次从株硬集团、中车集团等企业推荐选拔优秀国企高管充实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率先探索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打破身份、地域、所有制等界限,2017年,从来自海内外的442名人才中选聘11名国企高管,领导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强。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干部成长路径进一步优化。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理论修养,2017年以来,市本级举办各类主体班50期、轮训学员近7000人次,5个县、市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76期,轮训学员17000余人次。实行点名调训举办中青班,做法和经验被中组部《党建研究》推介。围绕开展“企业帮扶年”“项目建设年”活动,抽调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到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一线摔打锤炼。围绕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统筹选派作风扎实的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实现贫困村和100户贫困人口以上非贫困村全覆盖。
  四是注重正向激励,促进担当作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全省市州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实劲、撑硬腰。大力推介在“三大攻坚战”、重点项目、重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树立正面典型。茶陵县扶贫办原主任杨军同志获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仅2018年以来,已通过媒体为受到不实举报的23名党员干部公开澄清正名,得到广大党员干部一致好评。
  五是统筹选管育用,强化刚性配备,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出台《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强化刚性配备,实施“提三进一” (每提拔3名干部要有1名“80后”处级干部或“90后”科级干部),一批“80后”“90后”干部脱颖而出。不断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从2017年以来,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定向引进65名高学历选调生,其中博士9名,硕士42名,创历史新高。
  六是落实从严治党、加强纪律监督,选人用人风气日益清朗。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选人用人全过程、各方面。2016年换届以来,因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有8名干部不继续提名,31名干部暂缓提拔或重用。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双控预审”等干部监督制度,大力整治“三超两乱”突出问题,完成2647名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消化。着力加强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管理、“12380”信访举报受理查核等日常监督,2018年,全市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给予严肃处理人数同比下降24%,全面从严治吏的整体效应不断显现。
  2、问:请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什么成就?
  答: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通过70年的努力,我市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党员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党员总数达到24.5万多名,相比建国初期的110名党员,增长了2000多倍。党员队伍的结构得到显著改善,从建国初期没有1名高中以上学历党员,到2018年底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党员达6万多人,占到党员总数25%。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到76.8%,女性占到45.6%,高中以上学历的占到97.2%。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逐年提高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重点群体领域发展党员比例,党员分布更加合理,覆盖更加广泛,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二是党员队伍管理全面加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从严从实管理党员,通过严格党组织生活、党员积分管理、纪实管理、无职党员定岗设责等制度规范,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1826个,实现镇村两级全覆盖,达到了“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教原则,在大规模培训上聚力用劲,分级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使5935名村干部和农村青年园了大学梦。特别是在今年“七一”,我市创新党员管理手段,开通上线了株洲智慧党建平台,目前全市24.5万党员已经全部纳入株洲智慧党建管理,党组织关系转接、缴纳党费等日常管理都可以在线上开展,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
  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奉献,创先争优,生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如:“小英雄”、全国人大代表戴碧蓉,全国劳动模范、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兰才干,“大国工匠”、十九大党代表袁健松,高铁工匠、全国首届“十佳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易冉,“全国自强模范”张家满等等,都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在清水塘搬迁改造过程中,清水塘地区近6300余名党员在棚改一线、搬迁一线、企业服务一线中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为一鼓作气实现清水塘老工业区所有企业全部关停搬迁作出突出贡献。全市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宗旨,彰显了政治本色,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3、问:70年来,我市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答:70年来,历届市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组织部带领全市党务工作者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7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全市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严格按照中央、省委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在群众路线主题教育中市委常委班子作出“六带头、六带动”承诺,每个环节都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组建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报告团,近3500名党员干部现场聆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重温入党誓词等七项主题活动,在全市营造掀起良好的学习态势和氛围。
  70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探索按地域组建、依托行业组建、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项目、楼宇)上以及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组织等多种形式,使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株洲党的基层组织从1951年的7个基层党支部发展壮大到目前的11219个基层党组织,形成了遍布全市、覆盖各领域的党组织网络。
  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在带头人队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方式上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力量显著增强。实行“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和“一定二评三挂钩”工作法,着力提升村干部的待遇报酬。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社区)挂职任职,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被充实到基层工作岗位。
  70年来,我们着力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就农村、城市、国有企业、中小学校、公立医院及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基层党建工作各个环节的制度安排衔接更加紧密。特别是近年来,市委持续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70年来,我们持续引导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有力推动株洲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组织的信任度不断提升。我们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行“三联三促”制度,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组团式服务”,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全力投入脱贫攻坚、抗灾抢险和建设“一谷三区”等重大任务中,充分彰显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排头兵”作用。
  70年风雨历程,70年硕果累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背景,立足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4、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请问近年来我市围绕识才爱才引才用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近年来,我们围绕服务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推进人才优先,先后牵头制定“万名人才计划”、《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30条措施》及配套细则等系列政策文件,着重抓好政策落地,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人才工作长足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高端产业人才加速集聚。引培了高精尖人才。其中,自培院士3人,院士候选人1人,走在全国市州一级前列;引培国家人才计划15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27人。培养了专业化人才,选培导师型企业家27名、科技型企业家35名、新生代企业家60名,急需紧缺专技人才1051名、与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507名产业顶级专家教授加盟动力产业。
  二是创新创业载体明显增多。通过大力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建设。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2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14家。其中,国家级38家,省级176家。建立众创空间48个,7个众创空间成功晋升省级行列,5个获得国家级备案评选资格。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家,建设创业示范基地31家,创新平台390家,入驻各类市场主体2300个。
  三是专项人才活动成果丰硕。我市是中组部人才工作的联系点,在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先后成功举办七次“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邀请60多名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来株指导,签约合作项目45个。每年坚持开展“技能月”活动,举办“技能天下”职业技能电视大赛。选送技能人才参加专修培训,完成职业鉴定11.9万人次,组织人才招聘活动近600场,为11.2万人成功搭建就业渠道。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近三年选派科技特派员321名,其中省级20人,市级100人 ,县级201人,分别服务60家工业企业生产,帮助贫困户3000余户。统筹举办“株洲市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共3个项目入围全省前十。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教育活动30多场次,培训940多人。推进卫生人才135工程、“教育千名人才工程”,提升了公共事业服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四是人才配套服务不断提质。建立了市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有20名市级领导与22名专家、县市区185名县处级领导与258名专家结对,经常性联系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尊才爱才氛围。建成人才公寓1595套,投入使用1455套,实现人才拎包入住。推出人才公积金购房优惠政策,为449户人才家庭发放公积金房贷2.3亿元。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难题,解决63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妥善解决人才配偶就业,为22名人才配偶调动或安排工作。在7家三甲医院开辟就医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服务。
  五是科研技术攻关成果涌现。优秀人才的集聚,驱动了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建成了世界第二条、国内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让中国高铁有了“中国芯”;研发生产了我国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车辆;研制了世界首列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全球最先进的高铁永磁牵引系统、基于国产芯片及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计算机整机等。相继引进清华、中科院、北航、华南理工、武汉理工等国内著名院校专家团队与株洲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株洲转化量产,预计实现产值超过300亿元。仅2018年,申请专利2500件,居全省第二,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4.4亿元,增长14.7%,一类地区排名第一,高于全省14%的增速。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