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发布实录

市国资委新闻发布会记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问

来源: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5-11-24 11:25:50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1、(企业代表提问)我记得国资委是在2009年5月成立的,《企业国有资产法》也是2009年5月开始实施的,请问你们是如何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杨耀飞)答:市国资委是在《企业国有资产法》颁布实施之际成立的。三年多来,我们一是加强了学习宣传。每年都开展了以国资法和国资监管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和考试,去年还组织了国资系统国资监管法律知识竞赛,在株洲电视台进行了现场录播。二是加强了国资监管制度建设。按照“先立规矩后办事”的思路,加强制度建设,近三年多来,我们累计出台了18项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国资监管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三是严格依法监管。依法加强了对监管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产权管理、财务监督、风险防控等,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11年,全市国资系统(含县级)完成营业收入49亿元,比2009年增长153.3%;实现利润8.3亿元, 比2009年增长260.9%;资产总额达746.8亿元,比2009年增长189.6%,净资产达400.5亿元,比2009年增长246.8%。今年1-10月,15户直接监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利润2.45亿元, 同比增长54.2%;10月末,15户直接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81.4亿元,同比增长38.6%,净资产285.4亿元,同比增长48.7%。

  2、(记者提问)湖南是全国开展央企对接最早的省份,株洲在全省央企对接工作中起步较晚,但这几年呈现后来居上之势,走在全省前列,请问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郭平)答:市国资委成立后,我们把央企对接作为国资委促发展、求作为的突破口,注意发挥国资系统的优势,利用株洲产业基础好、国有大型企业多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央企对接工作,促进株洲产业发展。

  一是以战略眼光抓项目策划。加强对我市产业规划、央企发展战略的深度研究,找准结合点。我们对122家央企的主营业务、发展战略和投资重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瞄准中航工业、中国五矿、中国南车等央企,组织编制了《中国五矿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株洲基地规划》、《中国南车铁路货车及工程机械株洲产业园规划》等一批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央企对接项目库,入库项目60多个,总投资300多亿元。

  二是以上下联动机制抓项目对接。市委书记陈君文、市长王群经常参与央企对接活动,多次拜访央企、省企主要领导。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及国资局、企业积极配合央企对接工作,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良好工作格局。为了充分发挥国资系统的资源优势,我们积极谋求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的支持,接通与央企的对接“天线”。与省国资委签订了厅市合作协议,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在中航通用航空发动机项目、中国五矿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株洲基地等一批项目的洽谈中,得到了省国资委的大力支持。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列为全省央企对接合作产业对接基地。

  三是以热情服务抓项目落地。项目签约后,我委主动加强与项目单位和项目所在地政府、工业园区的联系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近三年市国资委共完成央企对接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250亿元,已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新投产项目2个。

  3、(记者提问)请问在国务院清理整顿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后,全国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步履艰难,投融资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为什么我市投融资公司不但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反而出现投融资逆势上扬?

  (杨耀飞)答: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得益于我市对投融资平台的重组,得益于投融资公司的开拓经营,加快转型。从200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为了把投融资平台打造成真正的公司,我们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以企业重组为抓手,“拆平台,建公司”,去行政化,去事业化,重组和新组建了一批公司,构建了“7+2”投融资体系。

  一是抓公司的去行政(事业)化。全部取消了原平台公司的事业单位性质和事业编制,实行人员薪酬的企业化,改变企业领导人身份,变“官员”为“经理人”。同时转换财务会计制度,过去执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组后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二是明确公司战略定位和主营业务。过去平台公司按行政事业单位定职能定编制,重组后,我们按照公司法要求,取消了公司的职能,明确了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战略定位。如城发集团的战略定位是“城市建设发展商”,国投集团的战略定位是“产业投资发展商”,湘江集团战略定位是“以湘江风光带为主要载体的城市建设经营商”。

  三是打破部门界限配置资源。市委、市政府把财政比作“铁公鸡”,把国有公司比作“母鸡”,舍得把优质资源尽可能都注入公司。如城发集团通过资产注入,资产规模由2009年的15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47亿元。国投集团通过资产注入,资产规模由2009年的2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2亿元。

  四是引导企业开拓经营。科学设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将经营性指标作为考核重点,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加大经营性项目投资,做大做活经营业务。近三年共投资经营性项目32个,完成经营性投资33.79亿元。

  4、(记者提问)你刚才在发言中讲到,我市县级国资监管经验被湖南省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在全省、全国推广,请问我市在县级国资监管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

  (杨耀飞)答:市国资委成立之初,我们看到,县级国资监管是国资监管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实现后发赶超的地方。为此,我们选准县级国资监管这个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市县级国资监管取得了突破,不仅在全省走在前列,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影响。一是县级监管机构基本健全,全市九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局。

  二是监管资产的范围不断拓展,除了个别县外,县级国资监管部门都做到了企业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全履盖”。

  三是县级国资监管工作逐步规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截止2011年底,全市县级国资局监管国有资产306.6亿元,净资产1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3%、44.8%。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用政策“引”。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以保持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落实出资人三项主要职责为重点,每年制定并实施指导监督工作计划,规范县级国资监管工作。

  二是用考核“推”。依照《湖南省市州国资监管机构工作综合考评暂行办法》,制定考核细则,将县级国资监管列入全市政绩考核,促进各县市区领导的重视,从而有力地推动县级国资监管工作。

  三是用协调“促”。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市领导对县级国资监管体制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加强与市编办的协调,以市编办文件明确县级国资监管机构的地位和性质;积极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沟通,争取其对国资监管工作的支持。

  四是用考察“学”。每年组织县级国资监管机构相关人员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市县国资监管的先进经验,定期组织各县市区进行交流。

  五是用典型“带”。积极培育本地县级国资监管的典型,推广醴陵市国资监管经验,对其他县市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5、(政协委员提问)你刚刚在发言中讲到,国资委创建企业流动党校的做法得到市委组织部和省国资委的肯定和推广,请介绍一下企业流动党校的情况?

  (潘鸣放)答:去年,我们针对管理企业中存在的“三多三无”现象:企业退休党员多、下岗党员多、困难党员多,党员教育无场地、无经费、无师资,因地制宜采取送教上门和分片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生产经营正常、党员在50人以上的企业,由企业自己组织,我们组织送教上门;对停产留守企业的党员由国资委集中培训。从市委党委、市委讲师团、市委组织部和企业聘请专家、教授、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18名,成立了 “企业流动党校”。到目前为止,共举办培训22次,培训党员3640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好评。

  6、(市民代表提问)市国资委成立刚刚三年多,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请问你们在自身建设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杨耀飞)答:市国资委成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国资委与一般行政机关不同,它必须更加强调专业、效率、创新、服务。三年来,在自身建设方面,我们总的的要求是“用企业管理的理念管理机关,用推动项目的手段推动工作,用考核产品的办法考核干部”。在干部素质方面,我们提出“专业立委”、“管产业要懂产业,管企业要懂企业,管资产要懂资产”,要求每个干部都成为懂产业、懂企业、懂资产的行家里手;在改进工作作风方面,我们要求“执行第一、结果第一、标准第一”,提高每个干部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在监管方式方面,我们提出“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之中加强监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委的自身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工作激情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业务素质和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