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发布实录

株洲市域城镇布局战略规划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

来源:株洲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5-11-24 11:25:50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问:此前,株洲城乡总体规划对市域城镇布局的设计是“一区两片,两轴四带”,现在调整为“一核三轴三带”。请问这个调整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具体对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
  答:其一,本次规划对“一区两片”作了进一步深化,更加强调株洲城乡总体规划提出的株醴都市区概念,更加细致的将全市域划分为都市发展片区、县城融合发展片区、城镇簇群发展片区、城乡统筹片区四类发展片区,调都市核对都市发展片区的空间整合作用。
  其二,本次规划在总规提出的株醴城镇发展轴、长株炎城镇发展轴“两轴”的基础上,增加了湘江城镇发展轴,正是基于对开放区域发展联系的考量而更加强化湘江发展轴对沿江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株洲对外开放的地位。
  其三,本次规划将总规提出的长醴攸、衡攸萍、衡茶吉、郴炎吉“四带”调整为潭株醴、衡攸萍、衡茶吉的新“三带”,在廊道位置及联系方向等方面做了调整。主要是基于对市域城乡地区的详细考察与深入分析,基于对区域重要联系通道的依托,对湘赣合作的示范,重新识别联系都市区、县城融合发展片区、城镇簇群发展片区的三条重要联系通廊,以进一步通过“点-轴”联合开发模式,促进市域统筹协调发展。
  问:株洲的城乡规划越来越重视“人本因素”。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已经形成多年,我们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如何破题?如何实践“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基础设施、交通体系)
  答:本次规划从人的角度出发,从调查研究、规划路径、本土城镇化三方面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了破题。在调查研究方面,围绕新型城镇化重点关注的农民、务工人员、学生三类人群,深入到市、县、镇、村各级,通过普查、座谈、问卷、踏勘等多种方法,力求把握最真实的情况。在规划路径方面,强调以人为核心,探索市域城镇化模式与路径,提出城镇株洲与乡土株洲并重,并分别提出城镇及乡土发展指引,建构城乡布局支撑系统。在发展模式方面,强化县城在本土城镇化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强化乡镇在本土城镇化中重要载体作用。
  规划形成生态、产业、交通、服务、市政五大支撑系统,全面支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从生态方面,构建两级生态网络和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线及城市增长边界的三线空间管制模型,通过对三线的有效管控保护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从产业方面,强化县域“金山银山垒园区、绿水青山留乡村”战略,强化簇群镇产业平台建设与中心镇特色职能打造,从而提升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助推居民就地城镇化。从交通方面,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建设市县快速联系廊道;以一、二级公路为网络串联所有中心镇及集镇居民点;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构建三纵三横的城乡公交廊道,实现株醴都市区内出行时间60分钟以内、株洲市域出行时间120分钟以内。从服务方面,构建“两级四类”的镇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中心镇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服务乡镇发展片区;集镇居民点完善基本服务功能,服务部分镇域;中心村作为乡村发展片区基本服务中心,服务乡村片区;基层村作为基础服务点,服务村域。从市政方面,基于地形地貌、生态格局、人口规模、区位条件差异性,统筹给水、排水、环卫、燃气等设施,确定统一和分散相结合的城乡基础设施分层供应模式,统筹考虑设施配给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此外,本次规划更加强调发展时序与分期推进,并形成分层级、分系统的行动计划,。近期强市优镇,做强中心城区,提升新城;培育城镇簇群;整合乡镇发展片区,强化中心镇。中期强市强县,重点推进株洲撤县设区;打造醴陵副中心,提升攸、茶、炎县城。远期全面提升,以均等化发展提质全域城镇化,以廊道完善强化株醴都市区。
  问:我们看到,在今天的规划设计思路中,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建设是两大重要策略。如果不进行大规模居民点迁并,要怎样才能推动其实现?
  答:迁村并点与乡村合并并非一回事,两者分别为行政概念与空间概念。迁村并点违背了乡村自治、村庄自组织发展的价值取向,违背了国家对留住乡愁的村庄保护政策,因而在新型城镇战略是不可取的。乡村合并是指行政村之间的合并,实际上是行政范畴的资源统筹,有利于村庄管理效率提高,农业规模化的实现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株洲地区乡村人口外流,通过乡村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乡村地区集聚发展、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根据增量地区与减量地区的不同特征,采取差异化的小城镇引导策略。统筹增量发展的小城镇,打造小城镇簇群;引导部分强镇发展为镇级市;引导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的小城镇成为中心镇。统筹减量化发展乡镇,引导部分弱镇进行撤销行政建制,保留相应配套设施,作为中心镇的补充,为部分镇域提供乡镇级服务。
  一方面,根据中心镇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引导其多元化发展。引导乡镇工业向中心镇集聚,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工业、商贸物流业与旅游业,并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撑。基于产业基础与资源特色,将中心镇划分为综合型、商贸型、旅游型、工贸型、工矿型五种类型,并进行分类指引。
  另一方面,根据地形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划分乡村发展片区,以乡村发展片区为基础统筹乡村居民点布局,确定条件较好的村庄作为中心村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提升中心村在村域建设中的中心地位。
  规划力求不对基层村进行大规模的居民点拆迁,而是通过因地制宜的“转秀留并”差异化的建设方式,凸显乡村特色。;“转”,指的是城镇增长边界内,逐渐转化为城市,适当推行集中居住;“秀”,指的是特色村庄,重点培育;“留”,指的是平原村,尽可能保持现有居民点规模,改善村庄设施条件;“并”,指的是山区(丘陵)村,适当减少山上村庄,引导居民逐渐搬迁。
  问:在株洲市域范围内,作为核心区的株洲中心城区地处最北端,并不在整个市域的中心位置。那么,株洲辐射带动株洲县和醴陵会较为容易实现。但与攸县、茶陵、炎陵的距离相对遥远。请问,单纯的一个长株炎城镇发展轴,能否带得动这些县域的发展?
  答:其一,从区域层面而言,距离市区较远的攸县、茶陵、炎陵南部三县应放在长株潭城镇群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考虑长远发展。南部三县不仅与株洲中心城区具有较强联系,而且更多的是与江西、广东等周边地区联系紧密。因此,规划不仅提出加强长株炎发展轴的集聚作用,也强调南部衡攸萍、衡茶吉两条城镇带的补充带动作用,作为联系小城镇簇群的重要发展轴。
  其二,发展轴与城镇带也是南部三县的重要产业走廊,规划提出强化其工业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抓住本土产业优势和区域产业转移机遇,培育提升产业平台,北承长株潭区发展之势,南借珠三角产业转移之机,强化南部三县工业化发展路径。同时,凸显各县差异化发展路径,攸县应促进本土产业向下延伸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市域南部片区重要商贸服务中心职能;茶陵应强化承接产业转移,关注市域南部片区物流中心建设;炎陵应守住生态底线,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依托型特色产业,突出旅游业和服务业建设。
  其三,发展轴与城镇带还是南部三县的重要交通走廊,规划提出强化市域多层级交通体系建设。依托娄醴城际、岳衡城际及醴茶城际3条城际铁路,以及株醴茶线、长株攸线、湘江线、株醴线、朱莲线、衡茶吉线6条市县公交线路,强化南部三县之间及与市区的交通联系,以构建全市域120分钟时空通达的通勤圈。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