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株洲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发布时间:2019-07-31 09:28:47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株洲工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株洲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总体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动力谷建设的成就作个简要介绍。
  一、株洲工业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总体成就
  株洲工业70年的发展,总体经历了30年的工业体系建设、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和10多年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成为推动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一极,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默重彩的身影。
  (一)新中国成立70年,是株洲工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70年。70年来,株洲工业秉承建设工业新城的初心,与新中国建设同行同向,先后创造了工业体系建设的“株洲速度”、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株洲经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株洲模式”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株洲气魄”,实现了从中国老工业基地到中国动力谷的华丽转身,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三大动力产业为核心,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为支撑,陶瓷、服饰两大优势产业为依托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昂首迈向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奋力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是株洲工业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70年。70年来,株洲工业秉承产业报国使命,矢志不渝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携手开创了工业重镇的辉煌历史,共同书写了神农福地的发展伟业。同时,株洲工业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眼光迎接市场化发展,合作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入驻株洲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制造业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达到70多家,轨道交通产品、陶瓷产品、硬质合金产品分别销往全球70多个、140多个、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企业海外并购企业15家,成功突破了IGBT、深海机器人等技术壁垒,一大批高端装备沿着“一带一路”的脚步走向全球。
  (三)新中国成立70年,是株洲工业改革创新铸造辉煌的70年。70年来,株洲先后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290多项第一,拥有亚洲最大的电动汽车研制基地和硬质合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涌现了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全国首台纯电动智能客车、全国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等一大批高端装备,为“复兴号”高铁、AG600大型水陆飞机等大国重器贡献了株洲力量。截至目前,株洲工业领域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00多项,获得国省科技奖励近300项,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马德里商标800多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7家。2018年,株洲工业专利授权4983件,是1990年累计总量的146倍。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成为全省首个突破3%的地市州。
  二、中国动力谷建设取得的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面对产业转型的历史重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中国动力谷的重大战略。全市工业战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制造强市建设加快推进,株洲工业阔步攀上了产业发展的“智”高点,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动力谷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这几年,中国动力谷“质”的提升更加显著。2013年,全市工业产值首破3000亿关口,企业利润迈上百亿台阶。201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迈上千亿台阶,企业主营收入跨过3000亿大关。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规模首破千亿关口。2016年,工业稳增长、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获国务院通报表彰。2017年,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470亿元,企业利润达到180亿元,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不断显现。2018年,中国动力谷“3+5+2”产业增长16%,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新名片。6年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个数、主营收入、工业税收、企业利润分别增长了1.5倍、1.7倍、1.9倍、2.3倍,工业发展韧劲十足、活力迸发。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长8.1%,规下工业增长8.7%,工业税收增长10%,企业利润增长23%,万元能耗下降21%,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加快形成。
  这几年,中国动力谷“绿”的底色更加鲜明。2013年,铅锌铜冶炼、立窑水泥等落后产能完成淘汰。2014年,小造纸、小玻璃、小冶炼、小化工、小钢铁等企业基本关闭。2015年,旗滨玻璃等重点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打响了清水塘搬迁改造的第一枪。2016年,钢铁行业整体退出,湘江流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清水塘搬迁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当年关闭企业147家。2018年,随着株冶集团最后一座运行中的冶炼炉--基夫赛特炉正式熄火关停,清水塘搬迁取得圆满成功。6年来,全市共淘汰落后生产线284条,化解钢铁产能105万吨,水泥产能139万吨,造纸产能26万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6年来,我市累计关闭近2000家企业,直接影响工业产值700多亿元,对工业稳增长带来空前压力,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株洲产业转型有阵痛、无振荡,新旧动能接替有序,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2018年,全市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占比达到44%、25%,较2012年分别上升了13个、9个百分点。
  这几年,中国动力谷“进”的力量更加强劲。我们统筹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创新能力提升、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五大工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6年来,株洲搭建了国省市梯次分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成立了全国唯一的IGBT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创轨道获批国家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株洲获批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国家专项22个,入选国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指导目录17个,获批国家高端装备首台套技术认定29个,138家中小企业成长为全省工业“小巨人”。6年来,株洲先后建成了全球首个多肽生物医药库、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高端装备制造车间和全球首条陶瓷、烟花自动生产线,诞生了“玉龙”发动机、超级电容有轨电车、闪充储能式现代电车等一大批高端装备。2018年,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产业的集群度分别达到75%、45%、40%,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12个、15个、1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轨道交通、汽车、航空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陶瓷产业分别增长18%、68%、121%和17%、21%、9%、8.6%。
  这几年,中国动力谷“聚”的效应更加凸显。我们坚持用产业链思维引领园区发展,统筹推进中国动力谷10大产业、16条优势产业链和10个园区建设,制定出台“政策意见+行动方案+考核办法”的“组合拳”文件,首次推出季度考核和讲评、营商环境评估等特色举措,不断激发园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园区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主战场的作用不断彰显。6年来,全市园区技工贸收入、规模工业、高新产业、税收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3.4%、12.5%、15.3 %、12.8%,发展质量不断提升。6年来,全市园区建成面积从2012年的92平方公里达到2018年的169平方公里,新开发并建设了石峰区的轨道交通城双创园、株洲经开区的大数据产业园、炎陵县的音乐小镇和醴陵市的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区及玻璃产业园等多个片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6年来,园区工业集中度从2012年的62%达到2018年的78%,对GDP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42%上升到2018年的62%,引擎作用明显增强。2018年,全市园区新引进、新开工、新竣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150个、142个、115个,园区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其中,攸县成功转型省级高新区,株洲高新区综合实力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3位、全省排名上升至第2位。
  这几年,中国动力谷“谷”的生态更加优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举措,先后实施中小企业服务年、环境优化年、企业帮扶年、温暖企业行动等主题活动,经历了问题帮扶、系统帮扶到平台帮扶的升级,打造了线上与线下的帮扶网络,构建了帮在实处、帮在宽处、帮在深处、帮在高处的株洲模式。6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对口联系企业8000多家,帮助解决问题1.4万个,企业诉求“12小时见面制”、惠企政策“指尖推送”、开办企业“三天即办结”、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等成为全省服务企业的“株洲样本”,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全程代办等特色服务获李克强总理肯定。6年来,全市先后出台工业12条、双创8条、财源12条、人才30条等40多项政策,减免各种税费超过120亿元,厚待投资者、成就企业家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6年来,全市先后建成陶瓷检验中心、服饰检测中心、云上株洲、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赛宝计量中心、国基检测等10多家产业服务平台和20多家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6年来,全市策划开展全国企业家年会、轨道交通峰会、瓷博会等200多场商务交流、产业协作、资本对接等活动,帮助解决600多亿元的融资需求。6年来,全市聚集了560多家服务平台,构建了集全程代办、市场开拓、技术众筹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为解决企业“缺人才、缺资金、缺管理、缺技术、缺市场”等问题发挥了显著作用。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又大力开展温暖企业行动,持续推动企业服务升温加热,全力打造“温暖在实处、温暖在宽处、温暖在深处、温暖在高处”的企业帮扶升级版。
  三、株洲从老工业基地到中国动力谷的经验启示
  株洲打造中国动力谷,是一个老工业基地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作出的主动选择,更是一个工业重镇勇于自我革新的担当作为,凝聚了历界市委班子特别是本届市委班子的智慧和汗水,在株洲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株洲人为之努力奋斗。
  启示一:中国动力谷是株洲落实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中国动力谷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是创新,最高的追求是生态,体现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契合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国家系列决策的基本要求,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的政治站位和历史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株洲经历了转型阵痛,付出了艰辛努力,收获了累累硕果。正是因为这些,株洲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表彰,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
  启示二:中国动力谷是株洲坚持创新发展的自我超越。70年前,新中国在株洲布局了集基础动力、基础冶炼、基础材料等于一体的老工业基地。70年来,株洲始终坚持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这个关键点,紧随国家发展步伐和全球发展大势,一路披荆斩棘,初心不改、奋斗不息。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这个引擎一直贯穿始终,而且这种创新是集成世界壮大自身的创新。因为创新,我市连续9次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攻克和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株洲制造惊艳全球,株洲创造名动世界。以IGBT中国芯片、动车组中国速度、航空发动机中国动力为代表的制造新名片,不断刷新着全球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认知新高度。
  启示三:中国动力谷是株洲人产业报国的不懈追求。株洲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70年的发展,株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工业文化。这种文化既包含湖湘文化中以实业报国为主特征的家国情怀,更形成为一种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这种情怀和品质,融入了株洲人的血液,铸入了株洲人的灵魂。也正是这种情怀和品质,使得株洲从7000人的小镇,成就现在拥有110万城市人口的神农福地,使得株洲从建国初期零星分布的10多家企业,转身为现在以众多500强和大型企业为龙头、5万多家非公企业为支撑的的动力之都,更使得作为三四线城市的株洲,在全球拥有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朋友圈”,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生力量和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回首70载历程,株洲工业一路栉风沐雨、拼搏奋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奋力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