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辞

发布时间:2019-07-24 09:44:05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各位同行、各位同志:
  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新闻界朋友们对株洲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受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聂方红同志和市委宣传部部务会委托,我向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株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关情况:
  70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株洲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为株洲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舆论支持和良好精神文化条件。
  7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深植厚培、立根固本,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理论学习持续深化。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等理论书籍,推动兴起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加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市委理论中心组自1985年以来,连续34年新春上班第一天集中学习风雨不变、抓铁有痕,被《求是》杂志专题推介。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常委会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统一,结合“双学”活动、“三讲”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规模开展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理论素养。
  理论宣传持续深化。70年来,每逢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会议召开,我们迅速成立宣讲团,深入企业、农村、厂矿、学校一线,到群众集中的地方、在群众方便的时候、以群众喜爱的方式开展宣传宣讲,推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组织集中宣讲2000余场,微宣讲5万余场,受众达200余万人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党台,利用“互联网+宣讲”和学习强国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理论研究持续深化。加强阵地建设,全市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2家,社科类学会64个,社科普及基地 29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组织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型升级大讨论、献计党代会等专题活动,开展各类学术研讨活动100余场,两年一届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持续举办14届,全市现有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43项,20多人获评全国社科先进工作者。
  7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勇立潮头、守正创新,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着力唱响株洲声音,讲好株洲故事,展现株洲形象,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加油鼓劲。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历次中央、省委和市委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节庆,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战役,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了“砥砺奋进的五年”、“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等重大主题宣传,大力宣传株洲·中国动力谷、产业升级、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方面工作,年均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稿量超过5000篇(条),稳居全省前列。
  舆论引导切实加强。在全省较早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党委新闻发言人,成立市州政府新闻办公室,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办新闻发布会890余场,积极主动、有序有效地回应了干部群众普遍关切。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舆情应急处置机制,近年来成功处置了一批涉株重大敏感舆情,确保了株洲大局稳定。
  传播能力大幅提升。株洲日报、株洲广电媒体融合有序推进,努力实现由办传统媒体向办全媒体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市直媒体共有252件新闻作品获得湖南省新闻奖,62件新闻作品获得全国地市报新闻奖,147件电视广播作品获得湖南广播电视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兴媒体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全市现有新媒体300多个,其中“株洲发布”微博长期位居全省党政微博第一名;“在荷塘”微信公众号长期位居全省县级政务微信第一名;“株洲发布”头条号稳居全国地市级发布榜单前列;株洲新闻网稳居全国最具影响力地市级网站前列。
  对外宣传声音响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主动对外宣介株洲,精心策划了“海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智能制造看湖南——香港媒体株洲行”等10余场主题外宣活动;大力推进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法国、德国、芬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香港地区等50多家境外媒体开展合作,着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株洲形象;积极推动株洲文化走出去,打造了轨道交通、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炎陵黄桃等一批外宣品牌,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持续扩大,株洲的美誉度、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7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立心铸魂、成风化俗,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创建活动全面拓展。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定,经过14年不懈努力, 2015年,株洲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从一个7000人的小镇到全国文明城市的蝶变。在获得殊荣之后,我们坚持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摆在重要位置,贯穿到改革发展全过程,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总体布局,厚植社会文明风尚,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全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2017年实现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经过两轮创建之后,2018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奋力建设新时代全域化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 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企业帮扶年”活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北联、南进、东拓”战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搬迁改造清水塘老工业区,深入开展“十大文明行动”和“十大专项整治行动”, 全面实施“交通畅通、城市绿荫、旧城提质、碧水蓝天、设施配套”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株洲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市更文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文明村镇38个、文明单位114个、文明校园11所、文明家庭15户。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先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下乡”“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伍达到1000多支,志愿者超过54.6万,“爱心助考”活动连续坚持18年,徒步湘江毅行活动连续举办12届,连续17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宣传教育效果显著。紧紧围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全市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广泛征集、评选、制作公益广告作品,在市民广场、交通要道、公园、校园、建筑工地围挡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开设专题专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24字内容知晓率大幅提高。
  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全社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全市现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名,省级道德模范11人,中国好人58人,湖南好人62名,推出了戴碧蓉、吴沈铎、兰才干、刘朝华、何瑶、夏昭炎、易冉等一批重大典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7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文化人、引领风尚,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立足株洲实际,着力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
  文化民生不断改善。文化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初步形成,市文化园、市体育中心、神农大剧院、神农文化艺术中心、市周末剧场成为株洲地标,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置率达到100%,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41个,农家书屋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乡村大舞台”、“门前三小”建设被中宣部推介, 全市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面积为 783 ㎡,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超过为43.5万册。文化惠民工程不断迈上新台阶,每年城市免费公益电影放映 500 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18900 场,市县两级图书馆每年开展流动服务 400 余次,各级文化馆每年开展各类流动服务活动近 200 余场次,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实现 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实现100%。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开花,“周周乐”活动坚持20多年,惠及观众600余万人次,“株洲读书月”活动连续举办十二届,城市阅读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湘江边上的旧书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读书界有影响的人文景观。2018年,我市以中部第一、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文艺精品成果丰硕。上世纪五十年代,花鼓戏《生死牌》晋京演出13场,演员们得到周恩来、贺龙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成为株洲鲜亮的文化印记。歌剧《从前有座山》、《沥沥太阳雨》先后获得首届文华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天使合唱团》获评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大型民族歌剧《英?雄》,被列入“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的9部民族歌剧之一,先后荣获“文华大奖提名剧目”、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2012年以来,全市各艺术门类原创作品在全国大赛中入围和获奖85件次,获省级金奖的作品189件次。
  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以后,株洲文化市场开始繁荣起来,舞厅、卡拉OK、电子游戏、桌(台)球等娱乐场所逐渐增多,音像放映遍布城乡,出版市场欣欣向荣,演出市场逐渐做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文化招商和文化项目建设力度,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2017年,株洲入选第一批第二次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6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25家,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占GDP的比重的7.1%,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文物保护卓有成效。全市登记的文物点由1987年的556处上升到2351处,总数跃居全省第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4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51处。全市馆藏文物从600件上升到4.6万余件,确立了以恐龙化石、炎帝陵、茶陵石头古城、土地革命文物群、陶瓷大遗址、书院文物、工业文化遗产等七大品牌为特色的文物资源体系。加强工业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全市共登录工业文化遗产200余处,2019年制定实施《株洲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全省第一个工业遗产保护地方法规。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代表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3个,代表性传承人7人。
  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统一部署,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化治理体系的转变,实现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实现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株洲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7大类38项改革任务,已完成31项,其余7项正在抓紧推进之中。
  1951年,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刚刚成立,机关干部职工才3人,整个宣传文化战线也不过百人。经过几十载发展,现在全战线干部职工已超过3200人,干部队伍数量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回顾这些年株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株洲建设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永恒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效果导向,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强起来。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再过不到三个月,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力以赴把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好,为株洲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