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成就及特色亮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发布时间:2019-07-12 09:15:54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下面,向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成就,以及开展督查、外事、涉港澳、对台等工作情况。
  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工作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推出了一批务实有效的“新举措”,啃下了不少关键领域的“硬骨头”,凝聚了广泛的改革“正能量”,各方面改革成果不断呈现。2018年,我市成功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
  一是搭建了改革主体框架。十八大以来,市委共召开深改组(委)会议24次,出台年度改革要点6个,审议通过改革方案103个,先后推出793项重点改革任务,已完成700余项,主体框架基本搭建完成。集中力量抓好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批国家级试点,形成了株洲经验。今年将大力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10项重点改革。
  二是增添了经济发展动力。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2018年“3+5+2”十大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占全市工业比重72%,挺起了株洲发展的脊梁。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多证合一”涉企证照整合事项增加至49项;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建立了统一高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九成以上事项实现 “最多跑一次”,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5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70个工作日”,园区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新建楼盘“交房即可交证”,建设投资领域项目改革、荷塘区一门式服务改革获湖南省首届管理创新奖;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1700项减至144项;出台了非公经济发展十条等政策文件,2018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1.6%,对GDP的贡献达到57.5%。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编制改革,推进财政资金十大统筹和涉农资金整合,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出台金融业改革发展意见,农信社改革全面完成,村镇银行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组建全省首家市州股权交易分所,拓展了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全面落实增值税三项改革等系列减费降税举措,企业负担进一步降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功获评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城市,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出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人才30条等系列文件,形成了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的全链条制度供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1+N”国企改革制度体系,市管企业 “三会一层”管理构架全部搭建,外派监事会制度全面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中央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目标全面完成,走在全省前列。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成功入选国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市,18个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有序推进,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为农服务体系;“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全国推介,全市贫困发生率从5.95%下降到1.3%,在实现整体脱贫的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顺应了人民群众期待。突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清水塘老工业基地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圆满完成。全面落实了“河长制”改革,实现了所有河流、水库四级河长全覆盖。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湘江流域株洲段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95%,“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突出文化体制改革,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大型民族歌剧《英?雄》被列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乡村大舞台”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农家书屋下出“五黄蛋”做法得到了中宣部领导批示,攸县“门前三小”做法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突出社会体制改革,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了完整教学体系,湖南(株洲)职教园基本建成,教育强市目标基本实现;获批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医改“株洲模式”全国推广;大力推进平安株洲建设,“城乡统筹?幸福株洲”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面铺开,株洲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六连冠”、四次捧得“长安杯”的市州,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四是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创新人大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探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创新协商民主机制,构建起政党、政协、基层广泛多层协商格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全面落实员额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诉讼案件质量、效率明显提升;深化公安改革,构建“4+X”警务机制,破案时效显著提升。法制政府建设有序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落实,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六重六用”标准,完善了人才优先发展系列政策,出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暂行办法》《不实举报澄清证明办法》,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制度建设、体制创新工作情况
  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定规矩、严制度、强监督、重执行,以有效衔接、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保障了市级四套领导班子系统发力、共同作用,形成了科学、高效、顺畅的运行格局,为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是注重分工负责。坚持全市工作“一盘棋”,市委牵头抓总,出思路把方向、抓关键抓重点、抓协调抓督查当后盾;市人大、政府、政协等各套班子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在市委领导下有力有序、步调一致开展工作。在“一活动一行动”、三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中,全体市级领导撸起袖子一齐上阵,沉下身子一抓到底,个个都有联系点,人人肩上挑重担。
  二是注重规范高效。按照“组织制度、领导制度、自身建设制度、监督保障制度”4大板块的构架,推动形成了以《市委工作规则》为主的“1+4+N”市委工作制度体系。目前共制定《市委工作规则》及其4大板块的67项配套制度,其中组织制度5个、领导制度14个、自身建设制度30个、监督保障制度18个。在市委整体运行体系下,市人大、政府、政协都制定完善了工作规则和相关制度,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三是注重科学民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民主集中制内容进行分解细化,重大事项坚持做到“三不决策”: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经过充分咨询论证不决策,没有经过集体讨论研究不决策。依托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完善决咨委专家资源库,经常性邀请有关专家列席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定了集体决策事项清单,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进行清晰界定。
  四是注重监督约束。进一步健全了请示报告和通报制度,常委定期向常委会报告工作,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市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工作情况汇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市四套班子成员均带头执行,自觉接受监督,以制度规范班子运行。
  三、抓督查、促落实工作情况
  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督促检查,积极探索创新,敢于动真碰硬,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督查工作有序、有力、有效,确保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一是突出统筹协调。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重大决策落实的“五项制度”》,着力构建市委办牵头抓总、各部门分工负责、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大督查”格局。严格实行审批报备制,定期制定和出台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避免重复督查、多头督查。认真落实“一账四单”制度,实时完善督查工作台账和任务、问题、责任、效果清单,实行全过程、动态化、销号制管理,有效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
  二是创新工作载体。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活动为抓手,创新实施“马上就办”抓落实八大新举措,建立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及工作约谈机制,更好地发挥督查“利剑”作用。灵活运用“马上就办”督查督办平台,实现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全覆盖式网上交办、办理、反馈和评价、考核。建立“马上就办”网络问政平台,探索推行“电视问政”,设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曝光台,出台《株洲市马上就办抓落实的若干规定》《“白、黄、红”三色督办单制度》,全面提升抓落实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是确保督查实效。坚决贯彻落实“湖南省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研究出台我市《关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推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20条措施》,牵头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动,推动“基层减负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2019年市级层面撤销督查检查考核事项66个,保留33个,同比减少68.3%,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等督检考事项减少72.5%;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数量同比减少33.33%,全市基层“松绑减负”感明显增强。
  四、外事、港澳工作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外事工作紧紧围绕“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开放崛起”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围绕发展大局促开放。一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整合中车株机、中车株所、株硬集团、北汽株洲分公司等各类企业资源,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拳头产品“走出去”。另一方面,大力引进来,整合我市友城资源和境外合作企业、研究机构力量,加强与驻外使领馆、海外商会协会、同乡会及境外产业园区连线,近三年接待了奥地利前总理科恩一行等64个外国代表团;积极借鉴吸收德国鲁尔区经验等助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株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国际机遇、吸收了更多先进经验。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上升至27.5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增至157个,新批境内省外项目增至983个,实际利用内、外资金额分别增至483.8亿元、13.5亿美元。
  二是深化交流合作树形象。主动服务中央对外工作大局和国家总体外交,注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美发达国家中寻找一批经济较发达、与株洲市互补性强的城市开展交流和结好,取得较好成效。目前我市共有山东省威海市等7个国内友好城市和美国德拉姆市等7个国际友好城市。在不断扩大株洲国际国内“朋友圈”的同时,以友城交流为平台,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经贸互通,积极拓展友城建设空间,有力推动了友城与株洲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工作交流与合作。
  三是融入港澳发展谱新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港洽周”,用好“炎帝始祖”、“中国动力谷”、湘欧快线等名片,加深和拓展了与粤港澳地区工商界人士的交流。仅今年港洽周活动就签订了23个、投资总额达393.3亿元的项目。加强与港澳交流合作,接待了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香港高级公务员访湘团等来访团组,有效促进了株洲与港澳的交流合作。
  四是践行为民宗旨优服务。打造便民专线,在邀请外国人来株工作中,始终做到依规审批、便民服务;做好了我市市民和法人境外领事保护及涉外案件处置工作;定期开展对APEC申请企业巡查工作,完善企业资料库,帮助解决了一批企业实际困难;建立在株外籍专家库,每年举办在株外国友人招待会,让株洲成为在株外国友人温暖的家。
  五是牢把政策红线严管理。严格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强化因公出国(境)计划管理,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坚持从严管理、任务导向、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重点保障经贸招商推介、友好交流互访、企业产品推广等专项任务团组。近几年,我市因公出访人数、经费实现“双下降”。
  五、对台工作情况
  株洲一直与台湾保持着密切的文化经贸交流合作,特别自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株台经济文化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交流交往领域大幅拓宽。2013年炎帝陵成功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6年株洲台湾工业园在高新区挂牌成立,2018年秋瑾故居成功获批省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一是文化交流更加深入。依托已有交流平台和我市深厚的炎帝文化,大力举办各类株台交流活动,已连续9年开展了“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每年吸引台胞1000余人来株参访观光,有力加深了两地文化交流、情感交融。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更加注重两岸青年交流,鼓励和支持株台两地高校开展联谊交流,让更多的台湾青年学生了解神农文化、领略株洲风采。今年,我们还将举办乙亥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经贸交流系列活动。
  二是商业往来更加密切。大力推动中央和省惠台措施落实落地,在全省率先出台《株洲高新区支持“株洲台湾工业园”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在株就业的港澳台同胞缴存住房公积金的通知》等惠台措施,同台湾同胞分享株洲发展机遇,共同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积极参加台商峰会、论坛活动广交台商,加强与岛内行业公会联系,平均每年接待超过200位台商来株考察投资,越来越多的台商发现株洲、了解株洲、青睐株洲。截至目前,株洲台资企业增加至92家,仅次于长沙居全省第二,实际利用台资近100亿元。小哈佛美语幼教集团、株洲元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醴陵高峰陶瓷、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台资企业在株洲发展壮大,台资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三是株台民众心灵契合。进一步加强与在株台商的联系,不定期举办新春台商座谈会和中秋台商座谈会,增进友谊、凝聚共识、共商发展。全力为在株台企、台商、台胞、台属做好服务,市领导带队深入走访台企台胞问需解困,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全市设立了6个台胞居住证受理点,在市民中心设立专门的台胞服务台,方便台胞在株生活。
  我的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