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株洲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发布时间:2018-12-04 11:05:21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株洲卫生计生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卫生计生事业长足发展,老百姓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实惠,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管理转型发展,人民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株洲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入选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两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城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 8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市卫计委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
  改革开放40年,是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40年。
  医卫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疗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932个,其中医院79所,三级综合医院7个,二级综合医院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23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乡镇卫生院115个;医务室和诊所938个,村卫生室1719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家。共有医疗机构病床26284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为6.5张,其中医院19204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为4.7张。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要求。医卫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服务力量明显增强。全市共有卫生人员31654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5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2.64人、2.84人。拥有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28个,开展医学科研647项,获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07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效率稳步提升。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和绝大多数二级医院实现了预约诊疗、诊疗服务“一卡通”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70%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能够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135人才工程和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好病”。从2013年开始,市财政每年专项预算30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选拔、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目前,已有市级科技领军人才6名,市级核心专家35人;系统内学科领军人才6名、学科带头人18名和学科骨干217名。2014年、2017年分别实施第一批、第二批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行动计划,遴选了疾病谱较宽、市外就诊率较高、农合和医保资金市外流失量较大、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的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作为财政专项扶持建设的重点专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给予扶持,并分别与北京、上海等国内顶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截至目前,重点建设的临床专科出院诊断符合率达95%以上,接受下级医院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超过30%,市外转诊率下降30%左右,基本上满足了老百姓不出株洲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需求。
  改革开放40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40年。
  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近1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2009年至2018年,全市投入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资金155.58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医院(含公卫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114家。按照“1个市级医疗中心,4个区域医疗中心,5个县域医疗中心”和“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卫康室,一乡一院、一村一室”的机构布局,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明确了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专科特色和发展方向,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以药补医”机制全面破除。全市所有公立医院于2014年1月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为全国7个首批实现取消“以药补医”改革全覆盖的城市之一,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药品购销“两票制”全面推行,截至目前,补助市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资金共11600余万元,县级公立医院5638余万元,让利老百姓近2亿元;药占比从原来的42.61%下降到现在的26.43%,群众就医满意率从原来的86.38%上升到现在的93.52%。分级诊疗制度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老百姓少看病、少住院、少负担的一项有效措施。2016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医疗联合体27个。在区域外,市政府与上海卫计委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部分市属公立医院分别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二军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医疗联合体。市中心医院成为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设立了吴孟超院士工作站,区域外的专科联盟得到加强;在市区,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和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引领作用,建立了以市区三级公立医院为领头羊的各种类型的城市和区域医联体;在县域,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城乡纽带和县域龙头作用,在各县建立了松散型或紧密型医共体;在市域内外,发挥专科优势作用,建立了以市妇幼保健院、省直中医院、市中医伤科医院为代表的市内专科联盟和以脑血管、肝胆、妇产、肿瘤科为代表的市外专科联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进。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36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85%。高危孕产妇和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签约率达100%。国有企业医院主辅分离改制全面完成。自2003年开始实施国有企业医院改制工作,对企业医院采用成建制移交、股份合作制、社会资金买断、国有企业控股等形式进行分类改革,共有19家国有企业医院相继完成了改革改制,其经验做法被国家医改办赞誉为“国企医院改制的株洲模式”向全国推介。卫生信息化取得了明显进展。自2011年以来,我市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实现了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学中心共享;率先启动居民健康卡试点项目,“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群众看病就医实现网上(微信)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结果,更加方便快捷。
  改革开放40年,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的40年。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网络,自1998年起连续20年无甲类传染病及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一类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消除了脊髓灰质炎,基本实现消除疟疾、消除碘缺乏病、消除麻风病危害等疾病控制目标。2017年,株洲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17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2个国家级、2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和有效处置率100%。健康民生项目不断增多。2009年起,逐年增加城乡居民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已达14大类55小项。2016年,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017年,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优化。全市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服务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株洲市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从1990年的65.34/10万,63.39‰,46.47‰;分别下降到目前的11.84/10万、4.12‰,2.6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省级重点和特色中医专科8个。建成了86个集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运动康复室、中药房、煎药室、针灸理疗室为一体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9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测定、中医咨询调养等中医特色服务。爱国卫生工作持续深入开展。2009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第二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受到国家爱卫会通报表扬。炎陵县、茶陵县、攸县创建成国家卫生县城;醴陵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截至2018年9月,全市共创建成省级卫生镇2个、市级卫生镇16个、省级卫生村70个、市级卫生村139个、省级文明卫生单位285家、市级文明卫生单位127家。卫生执法监管步伐稳健。自2002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8.26万人次,监督检查单位21.39万家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2万份,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320余起,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点738家,取缔无证黑诊所133家,开展各类专项行动192次,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218次,确保了我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源性中毒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及其他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无偿献血工作如火如荼。我市自1996年开始无偿献血,至今爱心市民参与献血达52余万人次,拥有献血8000毫升以上、已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献血者345人,街头自愿献血率达81.68%,千人口献血率达11.88‰,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确保株洲市连续19年实现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健康扶贫为贫困群众奔小康提供了强力医疗保障。自2016年开始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75914人进行了精准识别,将其分为三类精准施策,实行“I类人员兜底保障、Ⅱ类人员集中救治、Ⅲ类人员签约服务”措施,对国家明确的4类9种疾病患者1215人进行集中救治,救治率达到100%,贫困对象住院患者实行“一站式”服务,县域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1.71%。极大地惠及了困难群众。
  改革开放40年,是人口逐步实现均衡发展的40年。
  适应人口计生政策,服务管理不断完善。1978年,国家把推行计划生育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条文以来,随着国家“一孩政策”到“单独两孩”政策,再到“全面两孩”政策的调整,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注重服务家庭,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实现了从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均衡发展的转变,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持续优化。经过40年的努力,株洲市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改革开放前的20‰左右控制到7‰左右;总和生育率已连续25年稳定在更替水平内。40年来,全市累计少生160多万人,出生性别比由本世纪初的112降低到108左右。群众婚育观念明显改变,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等观念已深入人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力度不断加大,助推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如独生子女保健费由每年40元增加到不低于240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由每年600元增加到960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扶助金高于国家和省定标准,达到每人每月800元。全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受益人数达到13.25万人,每人每月可领取80元奖励金。整治“两非”工作成效明显。《湖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简称“两非”)规定》于2005年3月1日正式施行。2005——2018年,全市共计查处“两非”案件617.5起,其中属于典型案件308.5起。自2011年起,株洲市每年都荣获全省整治“两非”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40年峥嵘岁月,40年砥砺前行。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己任,全面推进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健康株洲建设跨越发展,全力开创株洲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