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全市城市建设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安国

发布时间:2018-11-20 20:34:40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改革开放的大潮波澜壮阔,城市建设的变化翻天覆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城市品位日益提高,株洲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城市的美丽蝶变。今天,绿色、宜居、美丽、幸福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大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牢记责任和担当,大力实施城镇扩容提质等一系列重大行动,城市功能全面增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从1988年株洲湘江大桥建成通车开始,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实施“三创五改”“四创四化”,积极完善河东路网,大力建设河西路网,天台路、长江路、珠江路等一大批路网工程先后建成通车。最近五年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超过1000个,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2017年,我市深入实施城市交通畅通三年行动,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70亿元,新建及改建道路里程共215公里,着力拉通了一批骨干道路和园区道路,打通了一批城市“断头路”,疏通了一批交通堵点,完善了一批交通设施,修通了及改造一批支路和小街小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二是“一环十一射”快速通道格局不断完善。东环北路、湘江大道、武广大道等一批快速通道,以及长株潭城际铁路、洞株路、铜板路、S330武广高铁株洲站至沪昆高铁韶山站连接线等项目的建成通车,拓展了市区与长沙、湘潭的对外联系通道,促进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至2017年末,株洲市“一环十一射”路网基本形成,总长度达100公里。今天的株洲交通便捷,路网体系完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城区道路系统不断优化。随着湘江七桥、湘江六桥、神龙大道等一大批骨干道路和跨江大桥的建成,中心城区南北向、东西向的贯穿性和通达性进一步增强。至2017年底,株洲建城区面积约14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里程约1653公里,道路面积21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6.5%,人均道路面积21平方米,建城区路网密度12%,建成重要桥梁107座,其中特大及大型桥梁30座,包括天元大桥、芦淞大桥、枫溪大桥、湘江七桥等,另外建成立交桥20座。
  此外,我市建成“数字城建档案馆”,开全省先河,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得到住建部等五部委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我们聚焦城市品质,以海绵城市建设、排水防涝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十大公园十大湖,一江八港六走廊”建设,努力把株洲建设得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聚焦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建筑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建筑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支柱地位日益巩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一是产值和规模持续扩大。1984年以后,全市建筑安装企业围绕管理体制、工资分配和用工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7年市建公司与市政府签订集体承包合同,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向国家实行承包经营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株洲的建筑业在改革中实力不断壮大,建筑业总产值一直仅次于长沙,位居全省第二位,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9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88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稳定在6.5%以上,建筑业对全市经济建设的贡献进一步显现,支柱产业地位显著。同时,经过几十年的精心培育,我市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底,我市共有建筑企业592家(总承包企业263家,专业承包企业159家,劳务分包170家)。2018年2月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晋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另外,工程造价、装饰装修、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散装水泥等行业管理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二是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牢牢守住,通过落实质量强市、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安全生产“一单四制”制度等一系列举措,确保了质量验收合格率100%,安全生产事故率及伤亡人数在控制指标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质行动,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2011年起我市实施鲁班奖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仁达大楼、攸县发展中心主楼、高科·总部壹号三个项目相继获得“鲁班奖”,19个项目获得省“芙蓉奖”,86个项目获得省优工程,省级示范观摩工地21个,省级示范工地210个。同时创设株洲建筑工程“神农奖”,每年评选一次, 2013年以来共有285个项目获得该荣誉。
  三是绿色发展持续铺开。紧跟时代主题,坚持绿色发展,先后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省唯一的地级市)、中欧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云龙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出台了《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指导文件,强化了顶层设计。目前,我市已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绿色建材评价标识,19个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绿色建筑面积达220多万平方米,其中云龙发展中心办公楼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积极推动超低能耗被动房发展,青龙湾“德国之家”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夏热冬冷地区的超低能耗被动房住宅,获住建部和德国能源署颁发的A级证书;创业广场已经基本建成后,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被动房建筑。2018年顺利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验收。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2018年将基本建成中天杭萧、省建五公司两个基地。预计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50%,城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聚焦公用事业发展,推动城市环境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扣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特别是省“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工程”实施以来,实施“一江四港”综合治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两个三年行动、黑臭水体整治等一系列举措,保护母亲河,努力还湘江一江清流。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从1999年城区第一座霞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成以来,我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兴未艾。2008年实施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各县城于2009年底前全部新建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完成了全县城污水处理厂全覆盖任务。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达11座,设计处理能力67.5万吨/日(其中市本级5座,设计处理能力48.5万吨/日)。2017年共处理污水17726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6.45%。除炎陵县污水处理厂正在提标改造外,我市其他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排放。全市建有污水收集干管约870公里,其中市本级约500公里。大力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68个乡镇共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4座,配套管网建设58公里,处理能力达6000吨/日,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建成了董家塅、龙泉、白石港、枫溪等六个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处理项目,城市污泥深度处理规模达260吨/日。
  二是大力推进城市供水。目前,株洲城区已经拥有四个水厂,供水管线总长2900公里,日供水能力100万吨。五县(市)供水能力快速提升,达到25万吨/天,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全市已建成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市级国家级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能力已覆盖18类不重复项目225项,远远超过饮用水新国标106项检测能力。此外,全面推进供水“一户一表”改造、“三供一业”水改分离等民生工程,是湖南省“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抄表到户”成效最好的城市之一。完成供水“一户一表”新建约45万户、改造约13.6万户。
  三是大力推进城镇供气。城区供气方面,1988年12月,向株洲麻纺厂试供水煤气获得成功,标志着株洲城市煤气的诞生。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瓶装燃气经营网点由燃气企业设立,结束了瓶装燃气经营网点完全个体化的行为。2005年7月,天然气入株投产运行,标志着天然气开始进入株洲市民家中。2009年11月,我市推行《燃气事故保险暂行规定》,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燃气事故保险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有液化石油气(LPG)储配、充装站3家,年供气量约12500吨,供气用户约10万户。中心城区管道燃气居民用户约42万户,工商用户约3000户,天然气用量约1.93亿立方米。县城供气方面,积极推进“气化湖南”工程,醴陵、株洲县、炎陵已实现管道天然气供应,目前正抓紧推进“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株洲段)管道项目(预计2019年6月实现通气投产),以及“衡阳-炎陵”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预计2019年将达到试运行阶段)。稳步推进“气化村镇工程”,2017年9月,株洲市人民政府与中燃公司签订《株洲市气化村镇燃气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按照“能管则管、能罐则罐”的原则,目前白兔潭等20个特色镇已经实现全覆盖,计划到2020年实现68个乡镇燃气全覆盖。
  四是大力推进“一江四港”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和入河排污口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势推进“一江四港”综合整治,全市共淘汰落后生产线195条,关停污染企业473家,拆除烟囱452根,达到了预期效果。结合中央环保督查要求,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共整治入河排口61个(湘江城区段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22个入河排污口截流改造全部完成;白石港沿线50个排污口截污已完成39个)。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计划用三年时间重点完成天鹅湖等七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完成天鹅湖、西湖、翠塘三个黑臭水体整治。另外,全面开展全域黑臭水体整治,目前共排查确认21个黑臭水体,我们将逐个制定整改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2020年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切实改善全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聚焦城乡统筹,推动城镇建设大跨越
  解放前,株洲还是一个江南小镇,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人口仅7000多,地狭人稀,经济凋零。改革开放以来,株洲的城市建设获得空前发展,已经从当初的江南小镇发展成为国内三线城市,令世人瞩目。
  一是城市框架空前扩大。从九十年代初期的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到进入21世纪创“双百”城市(城区百万人口,建成区面积百平方公里),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特别是2014年获批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并被纳入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株洲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一廊”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株醴都市圈、醴炎县域经济走廊”),中心城区实施“北联、东拓、南进”的发展战略。到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02万人,城镇人口26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65.7%,市区建成区扩大到146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扩大到337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都市。
  二是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株洲小城镇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2017年,推出了白兔潭镇、枫林镇、高陇镇等20个特色小镇建设培育计划,出台了《株洲市特色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支持特色城镇建设的意见》,组织了“ 千企千镇工程进株洲”专题论坛。攸县皇图岭镇获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醴陵白兔潭镇获批“省级美丽乡镇”。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株洲的特色城镇建设强势推进,今年以来20个特色镇预计完成投资15亿元,正着力培育建设一批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运作机制“活而新”等具有鲜明特征的特色小镇。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稳步推进。株洲一直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2016年,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幸福区,作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勇敢探索,编制了《株洲市城乡统筹幸福区建设实施方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成为我市首部实体法。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助力精准脱贫攻坚行动,2013—2017年的五年,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4930户;2015—2017年底,全市共完成符合“一户一宅”政策且有人居住的农村土坯房改造29483户,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8亿元。今年制定出台《株洲市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乡村污染治理、农村风貌整治、基础设施提质、特色村镇培育和乡村文明提升等五大任务,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株洲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住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更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鼎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入新时代,我们住建人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事业,努力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