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安国

来源:市国土局  发布时间:2015-11-24 11:24:35  作者:李勇谕  【字体大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我市《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市国土资源局今年3月份,组织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力量开展了全市汛前地质灾害排查。以此为基础,充分征求了住建、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意见,编制了《株洲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发布。今天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希望通过今天的发布会,能增进广大市民对我市地理市情和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了解和认识,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下面,我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形势
  近年来,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省、市级有关要求,我市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和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已完成了市5区(含云龙示范区)和4个县(市)1:50000地质灾害详查,查明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224个,大多数较为稳定。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990余万元,实施了21个地质灾害勘查、治理、搬迁避让项目。对一大批地质灾害隐患开展了应急处置,在受威胁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现场安装了自动监测、预警预报装置,消除了4000余居民遭受的地质灾害威胁,连续6年地质灾害零死亡,未发生重大财产损失。炎陵县率先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通过制定和推行《村民建房地质灾害简易评估管理办法》,全市已有64户村民建房申请地质灾害简易评估,一定程度上从源头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较好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2015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
  从重点防治时段来看,我市汛期为4-9月,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期,特别是4-6月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段,要重点加强防范。
  从重点防治区域来看:炎陵县为霞阳镇、鹿原镇、水口镇、下村乡、上村乡、策源乡;茶陵县为小田乡、湘东钨矿、严塘镇、尧水乡、秩堂乡、潞水镇;攸县为峦山镇、黄丰桥镇、漕泊乡、柏市镇;醴陵市为西山办事处、黄獭嘴镇、浦口镇、官庄乡、南桥镇、沈潭镇及贺家桥镇;株洲市为天元区、石峰区和芦淞区。
  从重点防治对象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今年汛前排查的结果,全市有25处市级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全市7个县市区,每个隐患点受威胁人数在千人以上、财产在百万以上,须严加防范。
  二是重点防范矿区。包括攸县黄兰煤矿区、莲塘坳铁矿、桃水煤矿、茶陵县湘东钨矿、湘东铁矿、醴陵市潘家冲铅锌矿、北部金矿区、株洲县堂市煤矿等矿区。受周边区域环境影响,矿区地下开采和废渣不合理堆放,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当地政府和采矿企业要予以高度重视。
  三是重点防范景区。包括炎陵县、茶陵县、攸县、石峰区、天元区等山地旅游景区,地形地貌复杂,岩体年久风化,局部边坡岩体破碎,人口高度聚集。在强降水作用下,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请各有关单位加强排查、监测和防治,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游客和工作人员安全出行。
  四是重点防范交通干线路段。包括京广、武广、衡茶吉铁路株洲段,醴茶铁路全段;京珠、沪昆高速株洲段,泉南高速茶陵段、平汝高速醴陵-炎陵段,衡炎高速攸县-炎陵段;320国道石峰区-醴陵段,106国道醴陵-炎陵段等。以上路段地处山区丘陵区,人工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要加强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是重点防范在建工程。对于正在新建、改建的铁路和公路,大中型水利水电设施等,施工过程中极易诱发崩塌、滑坡,应严格按规程施工。在搭建工棚等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时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山区建房切坡段、城镇规划区切坡段、采石场、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灌)水渠等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应加强监测防范。
  三、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同时建立并落实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共同责任机制。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安全监管、气象、住建、规划、旅游、林业、园林、文物、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教育以及水务等部门要做好主管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的排查、防治等工作。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各类矿业开发、房屋建设等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主体负责治理。
  二是全面落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2014年,我省被列为全国3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省份之一,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把工作的重点从灾后的治理转到灾前的预防上面。全面实施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灾害防治和能力建设“五大工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成惠民的工程和安民的工程。
  三是加强预警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国土资源、气象、水利部门要紧密配合,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度。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及时掌握灾害体的发展变化情况。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并及时更新完善以乡镇村、社区居委会党员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网络,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预报设备和工具。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迅速落实监测责任主体和监测责任人,及时向受威胁的单位和群众传达灾情和送达防灾明白卡和避灾明白卡。
  四是强化应急值守,加强督促检查。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严格落实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制度,值班领导和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通讯畅通,遇有灾情险情,做到情况迅速准确上报,同时,组织开展有效的应急措施和消息及时公布。各县市区要加强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落实、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年度防治方案编制和应急预案修订情况等。督促和组织开展简便、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和整改,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是加大宣教力度,保障经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应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深入基层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相关知识。要切实增强以基础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防灾减灾、避险救护等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队伍在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规定,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常开展。各地可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实际情况,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探索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路径。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