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之家

当前位置: 彩票之家 > 要闻动态 > 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株洲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建国

发布时间:2020-12-02 10:40:48  【字体大小:

  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第一,事业发展水平持续向好并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59所,其中幼儿园112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257个)771所,特殊教育4所,高中学校38所,中等职业学校21所,高等教育机构11所。在校学生739298人,在职教职工56229人。2019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0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2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4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11%,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43、1.23、3.44、6.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48、4.84、8.18、7.51个百分点。2015年,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和湖南省教育强市县(市、区)评估验收,为全省第一批整体通过这两项评估的市。2019年,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
  第二,教育资源持续扩容优化。十八大以来,市、县两级政府持续加大投入,教育资源供给数量增加、品质升级,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愿望。一是学前教育资源更加普惠。加大公办园建设和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支持力度,“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大幅缓解。当前,全市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6.1%,比2016年提高26.2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5.2%,比2018年提高30.22%。二是义务教育资源不断扩容升级。2012年以来,先后实施“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建设”“芙蓉学校建设”等工程,全市累计投入500多亿元,存量学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办学标准,并新建中小学25所,新增城镇学位10万多个,不仅全面保障了常住人口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同时消除了1451个大班额,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大班额清零。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建成开学,特殊教育资源全面优化。三是高中教育资源持续增量提质。市二中、市实践基地等新校先后建成,南方中学新校区即将竣工,市一中、市三中、市八中等学校的配套设施陆续完工。今年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86个,提前一年完成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任务。四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更具吸引力。基本建成职教科技园,9所职业院校进入职教科技园办学;以幼儿师范学校为主体恢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湖南工大醴陵陶瓷学院建成招生;湖南工业大学晋升一本院校行列;攸县中职全面新建,市工业学校、市幼师学校、醴陵陶瓷烟花学校等3所中职今年启动五年制大专试点;湖南化工职院、湖南铁道职院、湖南汽车工程职院等3所高职院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数量接近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五是民办教育良性发展。各类民办学校999所,在校学生19.1万人,既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也有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较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六是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社区大学1所、社区学院9所,基本建成了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平台。
  第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品牌不断形成。株洲教育始终牢牢把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命题,确立全面发展质量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德育实效不断增强。抓实抓好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品德行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六礼三仪”“垃圾不落地”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获教育部表扬推介,2015年株洲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市二中、市四中、天元区泰山学校、醴陵市姜湾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学校。二是智育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重点打造高效课堂、活力课堂。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行选课走班,实施生涯规划,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全市学考合格率、高考本科录取率稳居全省前列,2020年学考,全市全科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9.77%。三是体艺教育品牌不断形成。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74所,校园足球运动风生水起。强化美育功能,“把美的元素融入校园每个角落”得到中国教育报专版推介。“咱们教育有力量”艺术展演上档次、出精品。成功举办“戏韵湖南”全省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学校艺术教育经验被中国教育报总结为“株洲模式”。市八中的学生舞蹈在全国大赛中屡屡夺魁,跳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亮相国际舞台。市十八中的美术教育在全省享有盛誉,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美术特色学校。四是劳动教育不断创新。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时,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推广了200余门劳动教育课程。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近三年来,全市各中小学校累计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4000余次,参与学生6万余人,劳动教育取得较好成效。五是职业教育“名片”越来越亮。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普职融通、阳光招生、产教融合等典型经验在全省全国推介;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频频斩金获银;2019年,职业教育改革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职业教育成为株洲教育的亮丽名片。
  第四,教育公平全面彰显。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株洲教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重视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广泸溪经验,出台“八条”硬核举措,从教师待遇、办学条件等方面着力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资待遇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成“株教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乡村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二是保障入学机会平等。建立网上招生平台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全面推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电脑派位。三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学生资助政策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5-2019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1万多人次,发放资助金5.56亿元,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四是妥善解决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2016年以来城区(含县城)“零门槛”接纳了91862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办好特殊教育。做强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好随班就读,落实好送教上门措施,切实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园入学,2019年,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6%。
  第五,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一是大力服务人才强市战略。实施高层次人才子女、军烈属子女、特殊贡献者子女优惠就学办法,以优质教育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秀人才落户株洲。二是创新开展课后服务。构建“1+N”课后服务体系,化解了家长的“3点半难题”,保障了学生安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对接产业组建了11个职教集团,建成10个特色专业集群。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7%以上,本地就业率达到60%以上。四是开展专项治理。开展课外培训机构、教辅材料、学校食堂等专项治理,正本清源,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第六,教育发展保障不断强化。一是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立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议教制度。配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向民办学校派遣党组织书记。把党建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出台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整市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和城区中小学教育专项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2019年,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年度述职制度;同年3月,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开启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二是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加大。近四年全市教育事业经费年均增长4.31%,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全面落实;2019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62.51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多。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显著加强。2019年,全市基础教育教职工总数为49809人,比2012年增加了10525人。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2019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96%、99.77%、98.69%。教师待遇全面落实,2020年年底,所有县市区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全面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12934名从教30年的乡村教师获得国家荣誉证书。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最美乡村教师,涌现了一批以全国模范教师王琼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今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规格最高的庆祝大会,表彰了125名优秀教师、校长和尊师重教领导,其中有20名是奉献乡村教育的优秀教师。与此同时,10个县市区也先后举行了隆重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奖教力度空前,奖金总额达到800余万元。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